Archive for the ‘緬甸之旅’ Category

平淡

2010/06/15

很多都市﹐你去過一次後就不會重遊。

香港是永不厭倦的﹐泰國的花樣也多﹐但金邊和孟買﹐就沒留下甚麼深刻印象。

去仰光其實很方便﹐像到布吉或清邁一樣﹐在曼谷轉機﹐不到一小時。

我們這次只去仰光﹐除了大金塔之外 還可以到第六次佛教結經大會的世界和平塔﹐巧基大臥佛和一塊六百噸重大理石雕成的大佛廟﹐傳統的玻璃廠、唐人街、海灣碼頭等等。

珠寶博物館中可以看到各種原石﹐另有一塊約噸重的玉﹐放在門口﹐等待人去開鑿。在仰光﹐有大把地方玩。

下一次來﹐就可到勃固、旦林、傑提幽等地﹐沙灘雪白﹐海水清澈見底﹐找回污染之前的布吉。

從仰光有國內線﹐法國製造的噴射機載你到蒲甘﹐在蒲甘上船﹐乘一艘叫Road To Mandalay的豪華郵輪沿河而上﹐這條船世界名人明星都坐過﹐尤其是法國人﹐認為是必遊的。

船由著名的東方快車公司經營﹐包三餐美食和下地觀光﹐船上還有醫生常駐。

是的﹐緬甸可以來後再來。

但是香港人主要目的在購物﹐我可以說沒甚麼東西買。玉石的話﹐好的都給香港珠寶機構拍賣去﹐如果你想找漏網之魚﹐不是專家的話還是別碰。

市中心的仰光市場中可以找到各種手工藝品﹐像用純銀織成的藤籃﹐功夫細得不得了﹐價錢也便宜﹐漆器更是優美。

最重要的是樸實的緬甸人留給你的印象﹐簡直可以用淨土Untouch來形容這個國家。

旅行需要一些基本的常識﹐但別人說甚麼不可相信﹐只有到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兒事。這次發現緬甸﹐在我人生很重要﹐學到了怎麼在囂鬧的香港裏過著平淡的日子。

(緬甸之旅.完)

美食

2010/06/15

在仰光那五天當中﹐大小餐館﹐各類街邊檔都試過。緬甸菜不像泰國才那麼千變萬化﹐但也很有特色。

基本上很受印度和中國的影響﹐像前者的咖喱和後者的清炒蔬菜。仰光河鮮居多﹐大頭蝦肉質嫩細﹐味甜美﹐膏又多﹐不像中國養殖的羅氏蝦。螃蟹也好吃﹐鯧魚類肥大。最具代表性的﹐應該是Lephet Thoke。

潮州人不說喝茶﹐而叫吃茶﹐緬甸人更是名副其實地口嚼﹐吃的是發酵過的濕茶葉。

Lephet不止是食物﹐它是生活方式之一。到緬甸人家裡做客﹐一定拿出來招待﹐餐廳更是當它是一種飯後小品。

通常是裝進小碗﹐再放入一個大盤中捧出來。材料有一、花生米﹐二、炸黃豆﹐三、炸蒜片﹐四、發過的蝦米﹐五、芝麻﹐六、青檸檬﹐七、魚露﹐八、乾蔥﹐九、指天椒﹐十、發酵茶葉。

菜市場和超級市場皆有一包包的現貨賣﹐要自製茶葉的話﹐買剛摘下來的蒸它一蒸﹐放進陶缽或竹筒裡﹐儲藏在陰暗的地方六個月而成。

餐廳裡給你一根小匙﹐家裡的人多數用手﹐但注意一定要右手。拇指、食指和中指三根抓來吃﹐感覺比用茶匙佳。

小口咬之﹐茶香噴出﹐就不必滾水沏了。

其他有小陶缽飯﹐把牛肉摻在米中來炊﹐肉汁入味﹐底部有飯焦。

豆醬豬肉也做得好﹐用黑漆漆的豆瓣醬醃整塊的肉﹐蒸熟後切片﹐再淋上醬。湯多數加香茅和金不換﹐很惹味。

最典型的甜品有焦糖香蕉和椰漿蛋糕﹐酸乳也做得不錯﹐像雪糕。

到仰光去切記莫食中國菜﹐好好的魚也被他們蒸得不像樣。不過話說回來﹐除了香港﹐任何地方的蒸魚都不像樣。

(緬甸之旅.九)

女性

2010/06/15

緬甸女人也圍沙龍﹐上身一件很緊身的短衣﹐隆重場合是多加一件披肩。

纖體公司在緬甸做不了生意﹐女人多數很瘦﹐身材修長。

樣子像昂山素姬的女人很多﹐清清秀秀﹐非常有禮貌﹐先給外籍人一個強烈的好感。

也只有在仰光才看到女人的頭髮還是黑色﹐這是多麼難得!當今東南亞、日本、韓國的大都會中﹐女人頭髮不是棕色就是金黃﹐差一點忘記本來的烏絲是怎麼一個樣子。

電髮要花錢的﹐少女們多數是清湯掛麵式的。垂直的秀髮迎風飄揚﹐輕輕拂過巴士車上少男的臉上﹐相信心中為之一蕩吧。

上了一點年紀﹐多數打了一個髻﹐插上朵大紅花或幾顆白蘭﹐端莊中帶著迷媚﹐很奇怪地將昂山素姬的形象重疊在她們臉上。

大概對於錢沒甚麼觀念﹐我在書店中買了一堆關於緬甸的烹調書﹐一共是四百多塊港幣﹐拿了一疊一百張五千Kyat給女店員﹐她們兩人算了老半天﹐還不知要退還幾張給我。

「你們有空的時候做些甚麼﹖」我問。

少女微笑:「到大金塔中走走﹐有時也去坐禪﹐我們這裡有很多坐禪中心。」

「拍拖呢﹖也去廟裡﹖」

「為甚麼不可以﹖」她們反問。「出來做事一個月有多少收入﹖」

「大學畢業生﹐每個月只有三十美金﹐我們有五十。」她們相當自豪。

馬路上﹐可以看到雙頰塗著黃顏色粉末的女子。那是一種水粉﹐用一種叫Thanakha樹皮磨成﹐華僑稱之為「香皮」﹐據說可以除雀斑和青春豆﹐令皮膚柔嫩潔白。除此之外不化妝。

我也買了一盒﹐兩塊港幣。好玩嘛。睡覺之前塗了滿臉﹐半夜起身上洗手間﹐照到鏡子﹐嚇了一跳。

(緬甸之旅.八)

沙龍

2010/06/15

生活得樸實﹐也需要自然條件配合。緬甸處於熱帶﹐衣著上只要一件上衣和圍著下身的一條沙龍就夠了。從來沒有看過沙龍那麼流行的國家﹐男女老幼﹐都著沙龍。

基本上﹐沙龍是一匹六呎長﹐三呎半寬的布﹐兩頭縫起來﹐成一個圓圈。踏進這個圓圈﹐左手拉一角﹐右手拉一角﹐互摺之後﹐把兩個角纏兩周﹐塞其中之一角進肚子﹐沙龍就永不脫落﹐絕對不會出醜。

到處是沙龍鋪﹐我買了一條精美的﹐三十塊港幣。拉著導遊要他教我怎麼纏。學了幾次﹐皆不成功。回到酒店﹐沖好涼﹐再自修數遍﹐終於成為高手。熱天穿沙龍﹐舒服得上癮。

許多西方遊客都入鄉隨俗﹐男女上衣穿運動衣﹐下面圍著沙龍到處走。短褲迷你裙是不尊重對方的﹐尤其到寺廟奉拜﹐更是禁忌。但既然老遠來到﹐拒絕客人進入也沒禮貌﹐收費處會借一條沙龍給你圍一圍。

正式場合中﹐沙龍之外﹐上面要穿一件高圓領的白襯衫﹐再加一件中國式的馬褂﹐一字排的布扣﹐但沒有領子﹐露出白襯衫的圓頭。

頭頂﹐傳統上還有包一條髮巾﹐打了一個結在左側。周恩來到緬甸參加他們的潑水節時﹐週圍的人穿的就是那個模樣。天氣太熱﹐當今包髮巾的習慣已不常見了。

車子經過一間中學﹐學生下課﹐穿著白襯衫﹐下面圍著綠色的沙龍﹐當成校服。書籍帶得不多﹐不像香港學生那麼受折磨。

配著沙龍的是一個布袋﹐多數是山地民族的手織品﹐相當粗糙﹐並不像泰國袋那麼精緻﹐也很少真絲紡織。

我怕自己慣用的那個黃色和尚袋﹐緬甸人看了會覺得是瀆褻神明﹐就買了一個當地做的﹐再把和尚袋藏在裡面。這一來也可防小偷﹐但仰光沒扒手﹐擔心是多餘的。

(緬甸之旅.七)

不受污染

2010/06/15

東南亞諸國之中的首都﹐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仰光那樣不受污染。

污染有兩種:自然環境的破壞﹐和文明開放後帶來的壞影響。一般緬甸人民還是窮困﹐汽車不多﹐電油也是配給制﹐沒有被一片黑黑灰灰的大氣層籠罩﹐我們白天看到蔚藍的天空﹐晚上有數不盡的星星。

軍人的嚴厲統治下﹐偷竊拐騙行為幾乎不存在﹐加上眾生信佛﹐生活樸實﹐整個城市可以說是安全到極點。

從甚麼地方可以看出﹖當地友人黃先生以為我們要用很多錢﹐到銀行去提了兩大皮箱現款。走出來﹐路人看都沒有看他一眼。

當然﹐緬幣是不值錢的﹐一塊美金等於一千Kyat。最大的紙幣也不過是一千。為了方便計算﹐我們常把當地價目﹐將最後那兩個零遮掉﹐就是港幣了。

因為緬甸出各種玉石和金銀﹐出售的店舖甚多﹐就從來沒有看過大鐵閘或者警衛護守。

遊客不多的關係﹐商店也懶得敲你的竹槓。反正東西便宜﹐我們也不太講價錢﹐最多是貴過當地人一點點而已。

風月場所少見﹐幾家的士高和娛樂中心相當破落。據友人說﹐識途老馬的話還有門路﹐但絕對不像曼谷那麼猖狂。一般人生活已清苦﹐怎麼找錢花在毒品上﹖靠其他國家的邊界﹐搖頭丸開始成為一個問題﹐友人嘆息。

去一個地方旅行﹐到處看到公安﹐不是件愉快的事。仰光街上幾乎沒有警察。軍人養尊處優﹐公開的貪污一樣樣清除﹐像免許了入境時兌換兩百美金的惡法。

公眾企業也放松了﹐旅行社、交通機構和酒店餐廳都是私營﹐遊客在當地花的錢﹐並非像西方國家所說﹐完全進入政府的口袋。

(緬甸之旅.六)

大金塔

2010/06/15

大金塔The Shwedagon Paya於仰光無處不在﹐從大廈和樹林中都能看到這座亮晶晶的的黃金寶座。

有東南西北四個入口﹐爬上小山﹐就能抵達金塔。一般人都能步行上去﹐身體障礙者可由北門乘電梯。旅客們也坐電梯﹐不肯花這一點腳力﹐是心靈的殘缺。

先見到一株四人合抱的菩提樹﹐據說是佛祖悟道的那一顆接枝過來。

接著的就是那金塔了﹐三百呎高﹐巨大無比﹐堪稱世界之最。金塔以泥堆成﹐外面用銅片包住﹐再鋪上無數的金箔﹐永不剝落。

塔頂上有個風向翼﹐鑲著一千一百顆鑽石﹐一千三百八十顆紅寶綠寶。塔尖更有一顆最巨的鑽石﹐七十六卡拉。用四千三百五十一顆細鑽包圍﹐共一千八百卡拉。

入廟不准穿鞋襪﹐赤著腳走在火燙的石板上並不好受﹐向陰處行就是﹐不管太陽多大﹐都有陣陣涼意﹐不覺其苦。

四面繞一周的話﹐先從順時方向走才對﹐你會看到塔邊的無數廟宇﹐皆鋪金瓦﹐牆上掛綠的彫刻精美﹐不遜中國的。

信徒並不用跪地朝拜﹐將雙腳曲於左側向佛盤坐。大家也不喧嘩﹐默默祈禱。緬甸人認為一生之中非到大金塔一次不可。外國遊客﹐不來也是人生的損失。

親自看到﹐才能了解甚麼叫做佛國﹐緬甸人民貢獻了所有的人力物力來堆積這座金塔﹐洗滌他們的心靈﹐讓我們這種只捐數美金的遊客也來分享一點點安寧吧。

一大早或者日落來欣賞金塔﹐是最好的時候﹐不太熱﹐陽光又優美。晚上來另有一種夢幻的氣氛﹐但金塔不開通宵﹐到九點為止。

仰光絕對值得一游﹐當你和我一樣被佛教力量震撼時﹐你會同意。

(緬甸之旅.五)

珍惜

2010/06/15

仰光五星級的酒店計有:一、靠著湖邊的Sedona Hotel最新﹐很受東南亞旅客歡迎﹐做在大堂中看日落﹐太陽就在你眼前。可惜的是一般新酒店都沒有甚麼品味﹐美國連鎖旅館化﹐缺乏個性﹐但比日航高一級。

二、Renaissance Inya Lake Hotel原來是蘇聯人建的﹐以色列人經營﹐在一九九五年重新裝修。白色建築物﹐非常巨大﹐有二百三十九間房﹐週圍環境如身置高爾夫球場﹐有山有湖有樹林﹐非常幽靜。Sedona和它一比﹐就被比了下去。

三、Traders Hotel﹐凡是看到Traders名字﹐就是香格裡拉的第二線旅館。它的好處在位置﹐處城市的心臟。洋人旅客最喜歡﹐我們嫌它的床單和毛巾略為殘舊﹐收五星級價錢﹐是應該換的時候了。

四、另外在市中心裏最古老的有The Strand這家和香港半島、曼谷東方、新加坡萊佛士是東南亞的標致酒店﹐聞名已久。

走進去一看﹐大堂很顯然沒有其他幾間那麼有氣派﹐雖說每一間都是套房﹐但不分廳房。三層樓﹐只有二十多間房。美金四百多到九百一晚﹐物無所值。但這家酒店內咖啡廳的下午茶是高級享受﹐除了英式三文治﹐還有地道的小食﹐吃緬甸菜喝英國茶﹐配合得極佳。

五、Kandawgyi Hotel最有特色﹐是森林別墅式的建築﹐一切柚木搭出﹐地方很大﹐有一個劇院式的餐廳﹐如果要在湖邊進餐也行。游泳池無邊緣﹐像和湖連在一起。

年輕人的背囊旅行﹐各小旅館由五塊到十塊美金﹐也乾淨。錯過了這個時代﹐進入享受時期﹐就不必再捱這種苦。但雖說五星級酒店有種種設備和服務﹐畢竟失去少年十五二十的興奮。其實每個年代都好﹐看你珍不珍惜。

(緬甸之旅.四)

住宿

2010/06/15

旅行社人士帶我們到「Royal Garden」吃飯,原來是中國餐廳,也不分甚麼地方的菜了。聽說大廚來自新加坡,在這里住了十多年,當然忘記甚麼叫廣東或海南。

食物不敢領教,不過既來之則安之,也沒抱怨,只吩咐下次不准踏入中國餐廳。

「明天一早安排你們乘國內機到海通去,看當地的海上吉普塞人 Moken 潛水。」

事前沒說好,不能怪他們,即刻搖頭擺首:「不去了。只有五天時間,讓我們好好了解仰光再說。」

「那也行,」旅行社老闆吩咐手下退機票:「今晚訂好了日航酒店,連住四晚吧!」

「不,不,一晚換一間。」我說。

日航面對著皇家湖 Kandawgyi,仿古建築,五年前建好,尚新,有三百零三間房。

已夜,糊塗睡了半覺,凌晨四點起床寫稿,好歹等到六點。天方亮,繞湖散步,再返房間休息。

從窗口望下,周圍一間間殖民地式的大屋,甚破落,當今不知道誰有權住進去。是軍人吧?

酒店的自助式早餐很豐富,另有中餐廳、日本菜、西餐館、池邊海鮮燒烤和酒吧。當然少不了卡拉 OK,和健身美容的 Spa。

食物之中,有種很像新加坡「米暹」的東西,是用碟子盛了一團米線,再淋上香濃的湯。湯里有香茅、洋蔥及魚碎,上面再撒些炸蒜茸、芫荽和魚露,應該是最地道的早餐。

用不慣刀叉,向侍者要一雙筷子,來之前學了幾句單語,筷子叫 Tu,和福建發音很接近。緬甸的華僑以福建人居多,唐人街中賣的滷麵 Lo Mei 和滷肉 Lo Ba,緬甸語也採用。

住這家酒店,印象最深的還是電梯口那張畫,寫著一個大榴槤,中間橫著條紅線,禁止攜入也。據說,沒有一家畫女子的。

(緬甸之旅.三)

安全

2010/06/15

從香港到緬甸,除了陸路,飛行途徑是乘泰航,下午三點由赤鱲角起飛,兩個多鐘后抵達曼谷,等待個多小時,再坐泰航,四十五分鐘后就到達緬甸的首都仰光。

曼谷和香港有時差,比我們遲一個鐘頭,緬甸又較泰國慢半小時,抵達仰光機場已經是晚上八點半,等於香港的十點鐘。

首都的機場是長方式的,兩層樓,沒有連接走廊,需乘巴士到出入境處。

六排的海關,飛機乘客兩百多名,也排長龍,但每排各櫃台有三位職員,不久便通過。

傳說中要買一條香煙,每過一個站給一、兩包才通順,事實上沒發生此種現象。

提出行李走出來,問迎接的旅行社老闆:「去哪里給美金換緬幣?」

「這種強迫制度,兩個月以前已經被取消了。」他回答。

一路上,給我們的印象是路燈幽暗,旁邊的住屋或商店也不太愛點燈。可是,住慣了香港的人,去到哪里都覺得幽暗。

天氣很好。十、十一、十二這三個月是全年最好的季節。夏天來太熱,秋天遇雨季,當今溫度二十四、五度,陣陣涼風吹來。

「安全嗎?這個都市。」我問。

「你看外面。」旅行社人士說。

路上,有獨身少女在散步,也見三五群的女子嘻嘻哈哈,從她們的衣著和行舉,可以看到像是學生和普通家庭的女性,並非夜間的女郎。

「如果女人在晚上通街走,男的就不必怕了。」他們說。

「小偷、扒手呢?」

他們笑曰:「下來幾天你們觀察好了。」

很多殖民地式的巨宅,垂到湖里的樹枝,感到很熟悉,像數十年前的新加坡,也很像馬來西亞的小鎮怡保,一切是那麼寧靜和太平。

(緬甸之旅.二)

足夠

2010/06/15

緬甸在哪里,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。她是一個半島,南部與泰國相連,東部有寮國,北面和中國雲南、印度以及孟加拉交界,西面臨孟加拉灣。

Burma 是英國人給的國名,為擺脫殖民地印象,當今改為 Myanmar。這個名字比較接近當地人稱呼自己國家的發音,也為聯合國公認,但中文始終還是維持為緬甸。

很少遊客會到緬甸去,她是一個軍人統治的國家,相當封閉,外邊人只知道有一位身體瘦弱但精神堅強的昂桑素姬。

還沒來之前,先聽到種種傳說,第一,很髒;第二,很貪污;第三,很不安全。

昂桑素姬還呼籲遊客別來,旅遊業帶來的錢都給軍方吞沒,國民不能得益。你去緬甸,就等於支持軍隊的政權。

政府還是緊緊控制住讓遊客看的,有些地方不給遊客看。強迫勞工和壓榨少數民族的事實,不容許外界了解。

與旅遊有關的機構,像旅行社、交通工具、酒店和餐廳都是國營。官僚制度下,你怎麼會得到應得的服務?

最后一個原因也相當致命:旅客會被強迫換取兩百美金為緬幣,政府以此得到外匯。

但是,旅行的目的是甚麼?

看風景?明信卡、雜誌、報刊、電視電影中經常出現。當今日旅行,能夠大開眼界的,是觀察其他國家的人生。

活得比我們好、比我們自由自在,我們羨慕希望有一天和他們一樣;較我們差,我們會更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,這是旅行的精華。

旅者永遠要保持一顆好奇心,也需要一點點的勇氣。令自己今后的生命更加充實,是觀察和學習的成果。如果只是購物,那麼留在香港這個天堂,已足夠。

(緬甸之旅.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