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the ‘01-歐洲’ Category

俄羅斯牛柳Beef Stroganoff

2021/03/13

俄羅斯牛柳,正名為史托加諾夫牛肉Beef Stroganoff。一說由鉅商Alexander Grigorievich Stroganoff發明,一說是外交家Pavel Stroganov始創。怎麼說也好,都是做給老人家吃的,已無牙齒咬不動大塊牛扒,惟有切成長條細嚼。

後人也爭辯,到底俄羅斯牛柳的肉,應該切長條,或者方塊?沒有考據,但相信長條比較有說服力,因為多是由大塊切條,再變為小方塊的,到俄國問鄉下廚子,也說是長條。最有權威的烹調書Larousse Gastronomique中記載也是長條。

好,將一大塊Sirloin或Tenderloin牛柳切成長條之後,在鍋中爆一爆,淋上酸奶,煮至爛熟,就是俄羅斯牛柳了,做法極為簡單,所以從俄國流行到世界各地去。

這個菜的歷史並不長久,相信是最後的沙皇年代開始。共產化後,許多白俄人流亡到中國,在上海等地做起俄羅斯牛柳來,駐華的美國兵一吃,驚為天人,又帶到美國去。歐洲、巴西、澳洲人也跟着接受為代表俄國的菜餚。

菜不但在各國流行,也成了一種文化,影響瑞典和挪威等北歐國家,以香腸來代替牛肉,做出他們獨有的吃法。

美國人喜歡在菜裏加番茄,在美國吃到的,醬汁是紅色,這菜是否應該有番茄?問了俄國人,他們說絕對不行,洋葱和蘑菇等佐料可以接受,最後鋪上幾條炸薯仔也勉強吃得過,就是不可用番茄。基本上此菜上桌時顔色是奶油的白色,不應該是紅的。

為求完美,請教俄國大廚,得到真正的做法,過程是:用紙吸乾牛扒的血水,之後切成長條,一塊三百克的牛扒,切成八條左右,撒胡椒和鹽醃之。鍋下橄欖油,將長條的四面都煎至金黃,這時溶一大塊牛油,加紅葱頭去爆香,下切半的蘑菇,煎至乾身,這時加大量的酸奶和一點芥末,其他香料一切免用。汁一乾就要加水,煮至牛肉柔軟為止。芥末外國大廚建議用法國Djion,但俄國人認為當年俄國做的芥末像英國人的,故主張用英國芥末。吃時把俄羅斯牛柳淋在飯上或麵上,簡單又美味,不愧為一道國際名菜。

羅宋湯Borscht

2021/03/06

很多人以為顧拉殊Goulash就是羅宋湯,其實不然。

俄國的名湯,叫為波殊Borscht,也用番茄,但重要的蔬菜不採取燈籠椒,而是甜菜根Beet,別名糖蘿蔔。

因為天氣寒冷,其他蔬菜種不出來,俄國人,尤其是烏克蘭人,就挖地下的根當主要的食材了。

甜菜根有柚子般大,肉紅得發紫,也可當天然染色劑。一般是不削皮就拿去煮的,以防過爛散掉。

做羅宋湯,外國人以為把甜菜根切丁加進去就是,這是失敗的原因。甜菜根一定要烤過或焗過,才能做出地道的羅宋湯來。

過程如次:用錫紙把甜菜根包起來,放在焗爐中用204℃的火焗個一小畤。如果在火上烤,則用叉或筷子試之,能插入為止。

把甜菜根切片,再切成長條,不能太細,手指左右的大小,備用。

肉可用牛或豬,前者切塊。後者用排骨,切成長條,略為沾一沾麵粉,加油,煎至金黃,就可以移進大湯鍋中。

湯底用牛肉熬出,但一般家庭只用清水來滾,加甜菜根,又可加番茄,煮個三十分鐘左右。

這時加椰菜、洋葱、紅蘿蔔、西芹和番茄醬,猛火滾後再以中火煮三十分鐘。

最後的步驟加醋、檸檬汁,大蒜,胡椒、鹽和糖,再燜個十五分鐘。

上桌時,在湯上加酸忌廉,才是地道的吃法,但不喜歡忌廉,則撒上蒔蘿碎就是。

喝羅宋湯時,最好和Pirozhki一齊吃,才最正宗。這是一種俄國的肉餅,包成長方形,用吃剩的菜當為餡。

羅宋湯在立陶宛等鄰國也極為流行,影響到東歐,波蘭人尤其愛喝,但他們有種叫Chlodnik的甜菜根湯,則不可混淆為羅宋湯,是用鯰魚來煮的。

猶太人不是甚麼都吃,但羅宋湯會被接受。羅宋湯本身可以喝熱的,也能喝冷的。

煎刮芝士Raclette

2021/02/27

Raclette是瑞士芝士的一種名稱,也是一道代表的瑞士名菜。

為甚麼叫為煎刮?本身是把芝士煎成,而Raclette這個字,由法文的Racler演變出來,原意是「刮」。

一般人叫芝士火鍋,到了最後,總愛刮鍋底黐住的那曾芝士焦來吃,覺得味道已經不像芝士,而似煎過的培根肥肉香香脆脆,十分美味。

但是那麼少的份量是不夠的,結果就發明了煎刮芝士,特地把它煎成薄片,專門吃它。傳統的瑞士餐廳中,是一片煎了又一片,客人只要叫一客,就可以吃到過癮為止,食肆也不會手軟的。

Raclette芝士本身並不是很硬,容易溶化,味道帶鹹。當今可以在百貨公司買到一個專門做煎刮芝士的鼎。由數個三角形的容器組成,一下子就能煎出幾片來,但是瑞士人總認為這是邪道,比不上一片片來煎那麼道地,只有開在外國的瑞士餐廳才肯用之。

做法再簡單不過,不必一一詳述,但傳統上,把煎刮芝士放入碟中之後,着重的是配菜,有煮熟後剝皮的小薯仔,圓圓地一粒粒,像中國的魚丸。

其他有用醋和糖醃製的小洋葱,有些人也配醃青瓜,但正統是不加的,後來隨意配上的有燈籠椒、番茄、蘑菇之類,也屬多餘。

上桌前,會在芝士上面撒些紅辣椒粉或胡椒粉罷了。

這道菜也不一定正餐時才吃,可以當成下午茶的一部份,配以Fendant白酒或紅茶,咖啡則不適宜。

在瑞士的各滑雪場的餐廳,這道菜很流行,也的確好吃,就算吃不慣瑞士菜的人也愛之,要是不覺芝士的味道古怪的話。

除了牛奶芝士,有些人味道愈吃愈濃,就用羊奶芝士來代替了。如果認為是齋的話,那麼煎刮芝士的味道就變成了肉的代用品,更受素食者的歡迎。

意大利的沙旦尼亞島上,流行吃帶蛆蟲的芝士,拿來做Raclette,味道也應不錯吧。

芝士鍋Fondue

2021/02/20

用一個鍋子,芝士溶在裏面,加酒。把麵包切成方塊,叉起,沾芝士漿來吃,就是瑞士芝士鍋Fondue的基本,並非一種很複雜的烹調。

說到正宗和傳統的味道,當然要從芝士的種類入手。原則上,要有兩種芝士配合,那就是Gruyere Cheese 和 Emmenthaler Cheese。

各用一大塊,可以手抓的尺寸,在削器上擦,刨出一絲絲的芝士,是主要的原料。另外有帶甜的 Riesling白酒、櫻桃烈酒Kirsh和最後撒上的豆蔻粉和紅辣椒粉而已,其他一概不用,就是那麼簡單了。

鍋子叫為Caquelon,下面用火水生火,當今都用不銹鋼或不黐底化學物的了,古時候是陶器,後也有瓷的。用甚麼鍋子皆可,但記得第一件事就要剝大蒜瓣,用它來塗一塗鍋子的壁,才不容易黐焦。

這一個步驟完畢後就可以把白酒倒入加熱,但不可熱到滾,見發小泡,即加入芝士碎,最好是一面刨一面溶化。

槳太薄,就刨多一點芝士;漿太稠,多下白酒。最後加櫻桃烈酒,才夠味。

另邊廂,把麵包切成方塊,但每一塊都要帶麵包皮,那麼一來才容易用叉子叉起。麵包切成一大籃,擺着備用。

單把麵包沾芝士吃太過單調,其他任何食材都能加進去,像魚呀肉呀雞呀,還有人把蘋果和梨也切成方塊沾芝士。

吃時有點禮節,那就是不把沾漿的叉子直接送進口,第一不是很衞生,第二會燙傷你的唇。麵包沾了芝士,用放在你面前的那另一根叉子食之。

嫌傳統的那兩種芝士太過單調的話,也可用意大利巴馬臣芝士來起變化,也有人加一些金不換葉子。

另外的變化來自酒,可以用香檳來代替白酒,也有人加紅酒,令芝士變成粉紅。但是櫻桃或其他水果蒸餾了又蒸餾的烈酒是不變的,沒有這些水果白蘭地,芝士鍋做不成。

嗜酒的老饕,還有一種吃法,是先把麵包塊浸了果子烈酒,再拿去沾芝士漿的,你在瑞士那麼吃,周圍的同好會點頭讚許。

最後,鍋底的芝士焦,是最好吃的部份,有點像豬油渣,自己刮很困難,可請侍者代勞,如果你吃上癮,那麼就要叫另一道瑞士名菜煎芝士 Raclette了。

顧拉殊 Goulash

2021/02/13

從俄國到東歐諳國,最典型的濃湯叫顧拉殊Goulash。在寒冷的氣候中,有一碗,加上麵包,就是很豐富的一餐了。

名字和做法各異,但當為代表,應該是匈牙利的 Hungarian Goulash,當地人叫為Pirkilt或Paprikas。

基本步驟如次:採用大量的匈牙利燈籠椒 Paprika,若不能吃辣,可取帶甜不辣的。

把牛肉或豬肉切成方塊,以胡椒醃漬,餵很薄的麵粉,炸它一炸,取開備用。

將培根、煙火腿或匈牙利香腸切丁爆香,再炒大量的鮮葱。蒜瓣則依照自己的喜惡加減,另撒匈牙利辣椒粉,就可以把肉塊放進去快炒一下,移置大鍋。

這時可加熬成的牛肉或雞肉清湯、白餐酒或啤酒,隨你的份量去煮湯了。等湯一滾,加上述的匈牙利燈籠椒、紅蘿蔔等蔬菜。

香料則需用葛縷子Caraway Seeds、唇形科薄葉Marjoram 和月桂葉Bay Leaves。

最後下番茄和番茄醬。酸椰菜則是隨你喜歡,煮個一個半到兩小時,即成。

吃時有人愛加上一匙酸忌廉,不加亦行。

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他們心目中的顧拉殊,但有些基本要遵守:第一,能叫上顧拉殊,一定要煮得濃郁,太稀的不合格。第二,只限於牛肉、豬肉、鹿肉等紅肉,白色的雞肉煮出來不成味道。第三,不能用海鮮來代替肉。

顧拉殊可以當成冷湯來喝,記得把浮在湯上的凝固油粒去掉就是。

去匈牙利,叫Goulash是不通的,它的意思是驅牛的工人,北歐的牛仔。餐牌上,如果你看到Gulyas一字就是了。

Pirkilt是不加酸忌廉在湯上的,Paprikas 則加了。除此之外,顧拉殊都不可以叫成真正的匈牙利湯,但它已經成為一道重要的名菜,連美國和加拿大人也都接受了。

鹹豬手Schweinshaxe

2021/02/06

豬手Pig’s Knuckle醃鹹後做成的菜,通稱 Schweinshaxe,本來是巴伐利亞做得最出色,但德國名氣大,大家就以為是一道代表德國的菜了。其他名字還有 Hachse、Stelze、Haxe、Hammche、 Botel、Knochla和Gnagi,你在外國餐廳看到以上的名字,都是鹹豬手。

最普通的做法是把豬手用大量的粗鹽醃一兩天,洗淨鹽,放進一個大鍋中,其他配料有紅蘿蔔、洋 葱、長葱、西芹等,倒水至蓋住諸物,就可以煮二至三小時。

取出豬手,放入烤爐,溫度定在220℃,烤個三十分鐘,過乾的話,用啤酒淋之,最後塗上點孜然。

湯鍋的剩菜放在碟邊,湯汁用另一個鍋煮稠。收火,上桌時淋在鹹豬手上,大功告成。

在德國吃鹹豬手,不可缺少的是酸菜Sauerkraut了。家庭主婦都自己炮製,市場上也有大把現成貨買得到。做法簡單,把包心菜,粵人叫為椰菜切絲,揉上鹽,放入一大容器,重石壓之。

放置五至六個星期,菜絲發酵,倒掉鹽水,就可以吃了 。有些人吃上癮,就把酸菜做成湯、批或沙律。但配合得最好的還是鹹豬手,要不然用來煮豬肉的任何部份,都是佳餚。

根據德國老饕的說法,豬手是不可以煮的,只能烤。先將烤爐設定於200℃,在豬手皮上切幾刀,成為花紋,再塗上豬油,放入烤爐,烤至表面金黃。然後用丁香、月桂葉、葛縷子等香料摻與草莓醬塗之,太乾了又以啤酒淋上再烤,約烤一小時,就完成。

取焗爐盤中的汁,加黃芥末,伴以酸菜,才是一道最正宗的鹹豬手。

有興趣學做的話,不妨試試,要不然就到歐美的各西餐廳點此道菜。說到最後,豬肉還是東方人最喜愛的,它又不像牛扒、豬扒和羊扒那麼硬,吃起來靠近我們的紅燒元蹄,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名菜。

鴨飯Duck with Rice

2021/01/30

這是一道最普通的葡萄牙菜,到任何葡國餐廳都應該有得吃,做得正不正宗又是另一回事。

先炮製鴨。材料有:長葱、西芹、葡萄牙肉腸Chorizo,帶肥的煙燻培根、黑胡椒和鹽。

鴨去頭,除知贜,沖水洗淨,用白餐酒、西洋芫荽和清水、橘子皮和檸檬皮醃製三小時。

放進一個大鍋中,加肉腸、培根、長葱、不磨碎的黑胡椒和鹽小火煮之,一燜就要燜一個半到兩小時,視乎鴨的老幼。通常以中鴨為佳,這時鴨也並非全熟,處半生狀態。

用一塊牛油,再把幾個大蒜拍碎,混在一起打匀。將鴨子從鍋裏取出,抹上大蒜牛油。

準備好的鴨子放進焗爐中,以190℃焗至表皮金黃。

焗過的鴨子會有很多油和汁剩在燭盤底,取出後和洗過的米摻在一起,有如做海南雞飯一樣。用長米炊熟,這麼一來,飯才會有鴨味和香氣。

將鴨子取出,待涼,剝皮拆骨,只剩不是熟透的肉備用。

拿一個橢圓的典型葡萄牙陶缽,把鴨肉鋪在最底層,再鋪一層薄薄的飯。重複這個過程,一層又一曾,至到蓋滿陶缽為止。

最後,將培根切成半吋厚,長方形的片,以及橫切香腸,讓它面積愈大愈好,保持橢圓形狀,鋪在飯上。

香腸和培根選上等貨,別太鹹或肉味太濃,以免搶去鴨的味道為佳。

一切準備好,再放進焗爐焗個十分鐘便能上桌。

這時培根、香腸及鴨肉的味道滲入飯中,錯綜複雜,最為正宗。當今一般厨子用法式的油鴨代替整隻處理過的鴨子,是偷工減料,炮製出來的味道一定不十分地道。

這道菜也可以隨師傅的意思去變化,用雞或羊或魚也行,但培根和肉腸是必要的。有些人不用肉腸,以血腸代之,可以接受。

多堤雅Tortilla

2021/01/23

和海鮮飯巴耶雅Paella —樣,兩個L字母在一起,西班牙文發音為雅Ya,故Tortilla叫為多堤雅,是一種又煎又烘的蛋。

幾乎每一個西班牙人都把多堤雅當飯吃,早餐、午餐,甚至消夜,吃熱吃冷都沒問題,到了酒吧,叫壺酒,送的也是多堤雅。

材料只是馬鈴薯和雞蛋罷了,要做得正宗,得用專門做多堤雅的鐵鍋,在西班牙各地皆有售,大大小小,看你要做多少人份而定。至於鍋鏟,通常是又圓又扁的,可以與烹調海鮮飯共用。

每個西班牙家庭都有不同的做法,基本上是先下橄攬油(也見過用牛油,甚至於用豬油的),把切成碎塊的馬鈴薯煎至金黃,當然事前先爆香大蒜。

煎馬鈴薯得勤力翻動,否則易焦。這時可下適量的鹽,並用圓鏟把薯碎壓扁,有些人還壓至糊狀呢,煎好後就取出待涼。

另邊廂,用一個大容器,把雞蛋打匀,雞蛋新鮮與否是決定性的,過時者烘後不會發脹。打匀了雞蛋後就可以把煎過的馬鈴薯放進去,兩者混合。

在專門煎蛋餅的深底鐵鍋中下橄欖油,待油冒煙,就可將蛋和馬鈴薯倒入,煎至餅底略焦餅身發脹時,用一個大碟扣住蛋餅,翻過來,再煎另一面,至同樣焦度,就能上桌了。

一般一定要有厚度,扁平的多堤雅是不能接受的。別小看這個過程,高手煎出來的保存多時,也潤而不乾。

第一次吃多堤雅,會認為並不十分美味,它沒肉類配送,蛋和薯本身甜度不夠,西班牙人當然不會像東方人那麼下味精。有些家庭主婦摻些菠菜或者培根肥豬肉去吊味。這麼一來,是另一種菜了。

墨西哥人用玉米薯粉做成薄餅皮,也叫多堤雅,不可與西班餅混淆。做法像印度人的煎餅 Chapati,用來包香腸和蔬菜,通常叫為Tacos或者Enchiladas,也是國際名菜之一。

巴耶雅Paella

2021/01/16

這是一道雜燴飯,外國人的印象多是以海鮮為主,但西班牙人也用很多肉去煮的。

巴耶雅Paella英美人有的唸為巴耶拉,其實西班牙語系中,有兩個L字連在一起的,都發音成雅了。

研究來源,巴耶雅是指一個平底的鍋,左右有兩個手柄,由生鐵鑄成。在專賣巴耶雅的店裏,或在西班牙傳統廚房,都掛着大大小各種不同的鐵鍋:兩、三、四……到八九十人的份量的,常見有兩人合抱那麼大的鐵鍋。

食材最主要的是米了。通常用野米,先下牛油,把生米炒個半生熟,炒時不斷加清水,考究的廚師是會加雞湯的。

清水或雞湯中加的是藏紅花Saffron。藏紅花在巴耶雅中佔很重要的位置。沒有了它,就煮不出那種粉紅色來,有些廚子藏紅花下得很多,除了顏色,還能吃出藏紅花的香味。

炒米時可加肉類,雞肉最多人用,也有加鴨子的,喜歡吃兔肉的人也不少,牛肉倒不常見。此道飯有阿拉伯人的影響。故豬肉亦少下,最多是幾片豬肉香腸或血腸。

至於海鮮,最多的是魷魚、八爪魚,然後各種魚肉,當地捕到甚麼魚就用甚麼,大塊斬件,不太用小隻的魚類。蝦和蟹也常用,很獨特的是,在華倫西亞地區,用蝸牛下飯。

蔬菜則以洋葱和番茄為主。

調味品方面,有匈牙利辣椒粉Paprika、鹽、胡椒和橄欖油,有時也下幾粒用鹽水泡過的鹹橄欖。

至於香料,新鮮的迷迭香Rosemary是常下的,也有人加金不換。乾的香料則加一點味道很重的孜然,但以海鮮為主的就儘量避免孜然了。

由生米炒至熟,又要下量配菜香料和調味品,巴耶雅看來容易,但做得好是不易的。當然在家裏母親下廚,怎麼難吃都說美味,到了餐廳,要吃一鍋好的巴耶雅,難矣。

去西班牙當地著名的海鮮舘叫巴耶雅,通常有點保證。海外的西班牙餐廳裏,雖然都有這道菜,但絕對做得不到家。也許是採用了外國海鮮,味道總不如在西班牙吃的。東方人初嘗此菜,也會覺得米粒太 硬,吞不下去的。

提拉米滋Tiramisu

2021/01/09

Tiramisu乍聽之下,還以為是日語的「寺」和「水」呢,但它是一百巴仙的意大利話,Tira是「提」或「拉」的意思,Mi是「我」,而Su是「往上」,整句話是英文的「Pick me up把我拿走吧,或者是把我幹掉吧!」

不管你走進一家最貴最豪華或者街邊的咖啡店,都可以叫到這道甜品。在海外的意大利餐廳,更不能缺少這代表性的食物,可以說已經風靡全球了。

做法不算複雜,亦不簡單。首先從原料談起,分兩派:一派主張用手指餅,一派用海綿蛋糕切成長條。前者多數在家裏做時採用,後者為餐廳大廚喜歡,甚麼形狀都可以切來做嘛,更容易發揮。

手指餅Lady fingers源自法國,用一個忌廉筒,擠出長條的打發蛋白,再烘烤而成。

馬沙拉酒Marsala產自西西里,在葡萄發酵過程加白蘭地,有點像葡萄牙的砵酒,味道甜美,有些大廚也用咖啡酒或甘蔗酒來代替,但絕不正宗。

還有重要的材料就是奶油乳酪了,它比鮮奶油硬,比乳酪軟,味道濃郁,意大利人稱之為瑪斯卡龐尼Mascarpone。在外國做提拉米滋,說甚麼也要買到真正的西西里甜酒和意大利瑪斯卡龐尼。

其他食材包括:糖、蛋黃、濃忌廉、雲呢拿、Expresso咖啡、黑朱古力及可可粉。

先把焗爐燒紅,將手指餅或蛋糕長條烤香,這個步驟很重要,不可偷工減料。

將烤好的原料放入容器,看你要做多做少而定,有些大廚只做一大份的,再切開分別上桌,有的喜歡一人一份,裝進雪糕或雞尾酒杯裏面。

這時將蛋黃打匀,加糖、甜酒、忌廉、雲呢拿、 黑朱古力,太濃的話可加點水稀之,最後加瑪斯卡龐尼芝士備用。

把容器中的手指餅或蛋糕長條浸甜酒和咖啡,一層原料一層蛋黃醬,要多少層看你花的工夫,但最後一層一定是蛋黃醬。

最後把它放進冰箱冷凍,至少一小時,多則凍過夜,上面撒可可粉就能上桌了。

卡巴丘Carpaccio

2021/01/02

雖然歐洲人也敢吃生的肉類,但長期以來,只有韃靼牛肉和這道卡巴丘罷了。一九五零年,威尼斯的哈利吧餐廳發明了這道菜,來紀念著名的畫家維多利奧·卡巴丘。

卡巴丘的畫色彩鮮豔,尤其是紅色和白色用得極為獨特。卡巴丘這道菜,基本上是用最新鮮的紅色生牛肉,淋上白色奶油而成。

據說是有一位女客人,醫生勸告她不要吃煮熟的肉類,只可以吃魚。她聽了說:「不吃熟的話,我吃生的好了。」

材料有:牛扒,蛋黃、芥末、鹽、胡椒、 檸檬汁、白醋、牛奶、橄欖油和烏撒士特莎醬汁Worcestershire Sauce,就此而已。

第一個步驟就是先做白醬了,用一個大碗放入蛋 黃、白醋、芥末、一點胡椒和鹽,大力打匀,這時,將橄欖油一滴滴加進去。

打至變為乳白色的醬,就可以加檸檬汁。如果醬太稠,侧加雞湯或牛湯稀之,有些人用清水,亦無妨。

將一半的醬留起來,在另一半中加入烏撒斯特莎醬汁,為甚麼意大利人要用英國醬?這也是大廚的口味吧。製此醬最著名的叫Lee & Perrins,大家以為是英國人發明,其實是由一名將領把印度的古方帶回老家做出來。材料有蘿望子、洋葱、長葱、蒜、肉桂、丁香、醬油、鹽、糖和胡椒。引人入勝的是,加 了小江魚,味道更加錯綜複雜。

用最新鮮的牛柳,去肥,去筋,直切成薄片,鋪在碟上,將醬料縱橫淋上,成為方格,這種做法,最為正宗。

意大利菜一傳到美國,就變了質,在美國的意大利餐廳吃到的卡巴丘,是鋪上一片玻璃紙,切了牛肉放上去,再鋪一片玻璃紙,然後用木槌槌扁肉。去紙,鋪於碟,下鹽和油及檸檬汁,上面再撒幾葉芝麻葉和巴馬遜芝士碎上桌。

卡巴丘流行起來,之後所有生吃的肉和魚薄片,都叫卡巴丘。代替牛肉,可用羊肉、鹿肉。有些廚子把生比目魚切片,用上述的醬做成海鮮卡巴丘。好吃的,還有海水大龍蝦和淡水小龍蝦的卡巴丘呢。

肉醬意粉Spaghetti Bolognese

2020/12/26

先要認識波隆尼亞地區的醬汁Ragu Bolognese的做法:

一般人都認為用很多番茄才做得出,真正地道的,不加生番茄,只是下了一些番茄醬罷了。

第一個步驟是燒鑊,不必太大,用低火就夠了,把橄欖油燒熱來爆香培根火腿碎,有些人只用肥豬肉丁代替。

兜一兜,至到培根或肥肉有了香味即可,不必過焦,這時就可以開到中火了。

加紅蘿蔔碎、西芹碎和洋葱碎,炒至洋葱透明,才加牛肉碎進去。牛肉要用瘦的部份,最好是用Filet牛柳來剁碎的。

炒至半熟,加雞湯或牛肉湯,白餐酒和少量的罐頭番茄醬。

把火校弱,慢慢煮,可以上蓋,但只蓋半邊,讓它透氣,煮至湯汁濃厚。

至於要煮多久,全憑你個人喜惡,意大利人通常煮得時間很長,如果醬汁乾了,就加牛奶下去,當然要放鹽調味。

這時大功告成,但也不可以馬上吃,要放入冰箱,老饕們說至少要放二十四個小時,但不必那麼久也不要緊,最重要的是讓它冷卻後,把醬上的那層油挖出棄之。

吃時再加溫,即可。

有些廚子在爆油時加大蒜,但意大利人多不加,也有些人喜歡加迷迭香,意大利家庭主婦沒那麼仔細。

至於意粉,做法千變萬化,各有各說。通常要按照乾麵條包裝紙上的指示去做,才不會出毛病,切記的是不可用太小的鍋,鍋愈大熱度愈穩定。

意粉講究不可太軟,要有咬勁,意大利語的 Al Dente中有個齒字,意思當然是指要有口感,中國人總嫌它太生太硬,那麼照你的意思去做得軟一點吧,但這已不是正宗的意大利粉的做法了。

上桌前撒不撒羅勒葉或芝士,隨便你。

奧蘇•布吉 Osso Buco

2020/12/19

西洋料理之中,牛肉不一定是煎牛扒那麼簡單,也有紅燒的做法,代表性的有意大利的奧蘇•布古 Osso Buco。°

奧蘇,是骨頭的意思,而布古則是一個洞。這道用小牛腿做的菜,非帶骨不可。而吃這菜的最高境界,在於吸啜骨頭洞中的髓。

主要配料,是一種意大利人稱為Gremolata的,包括了西芹、芫荽、大蒜瓣和檸檬皮碎,但也可以變化,像加入西洋小鹹魚Anchovies,又用橙皮碎來代替檸檬皮碎。

小牛Veal,是還在餵奶的,肉為白色。長大後,一吃草,肉就轉紅。把一條小牛的後腿切為一吋半的厚度,注意別將骨髓流失。

用橄欖油把牛腿煎至金黃,然後加紅蘿蔔、洋葱、西芹和大蒜的碎片,炒一番,等到所有蔬菜都柔軟,就可以鋪在牛腿上面,放進一個焗盤之中。

在盤裏加白餐酒、牛肉或雞肉上湯,撒上胡椒。水要蓋到半塊厚的牛腿的程度,就可以放進焗爐中紅燒,熱度約在163℃到177℃之間最適宜。

燜一個小時,把牛腿倒翻,再燜一小時,如果看到盤中的汁不夠,則加上湯和白酒,用叉試試肉的柔軟度,太硬的話可繼再燜久一點。

這時把芫荽、大蒜、橙皮或檸檬皮拌好,取焗盤中的汁,撈去過多的油份,用來煮這些蔬菜,到汁變為濃醬為止。

牛腿上碟,淋上醬汁,撒些胡椒,即成。

伴在牛腿旁邊的配菜,如果你是做米蘭式的奧蘇·布古Osso Buco Alla Milanese的話,那麼就要有米蘭炒飯Risotto Milanese了。米蘭炒飯也是一道名菜,做法如次:

用些吃剩的海鮮,或者香腸、蔬菜,甚至是水果也行,切成碎塊,份量不必多,混入意大利野米之中。

加大量的藏紅花,不可吝嗇,至少要三小撮左右,用雞湯、牛油、洋葱碎來炒飯,太乾時下白酒,炒到半生熟為止。時間最難控制,太生或太熟都不行,全憑經驗和喜惡,但米粒絕對不可炒得像中國人的那麼柔軟就是了。

庫司庫司Cous Cous

2020/12/12

到餐廳去,菜單上寫着的Cous Cous,有很多人不明白是甚麼,其實是一種小麥的吃法。

說是摩洛哥名菜,它只是代表性罷了。摩洛哥菜中用的庫司庫司極多,其實突尼西亞、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,都很流行。

此菜應該源自非洲,後來傳到中東,當今就連法國人也愛吃,美國人則當成了即食麵一般的東西,因為在他們的超級市場中能買到現成的,一泡開水就能進食。

怎麼做的呢?抓幾把生愈小麥,粗磨之,撒上麵粉,令其粒子分離,蒸熟,風乾,再煮,就是庫司庫司了。

原名Cous Cous,不讀作各斯各斯,而發音為庫司庫司才對,是快樂和豐盛的意思。這道主食,已和中國的米飯一樣流行了。

當然做法多得不得了,加酸奶和牛油放水煮熟,是最簡單的一種。加入生菜中,當成沙律。配以燜熟的紅蘿蔔、馬鈴薯、節瓜、橄欖、椰菜花,當為素食。

一般,有肉類的菜,在碟邊伴着庫司庫司,牛羊雞皆行,或是用肉汁淋上亦當成一道菜。和海鮮也極配,魚、貝殻、魷魚、八爪魚等。加上果仁、葡萄乾,就當成甜品了。

突西亞人則愛淋上番茄醬吃,總之你從米飯和麵包中得到的靈感,都可以用在庫司庫司上。

最早的食譜,是記載在十三世紀的一本回教食經裏,做法是把小麥加麵粉,用一個雙層的鐵鍋來蒸。

下面像一個大水鍋,上層是另一個鍋,底有洞,讓下面的蒸氣透入,在鍋底鋪上一層布,以防庫司庫司掉落。

所以說中國之外的人不會蒸東西是不對的,蒸鍋的器具在很多國家中都出現過,尤其是墨西哥人,最愛用蒸鍋煮食,但是外國人不懂得把器具發展來蒸魚,倒是真的。

庫司庫司的口感極佳,一粒一粒小小的,在口腔中摩擦,有人說像素食的魚子醬,那倒是誇張了一點。在中東一帶流行,早餐中常有庫司庫司,當成麥片吃,也是一種樂趣。

蒜茸白酒青口Mussels with Wine & Garlic

2020/12/05

這道用蒜茸和白酒蒸煮的青口 Mussels,其實歐洲靠海諸國都會做,只是因為比利時的青口特別肥美,所以以它為名。法國人則叫之為Moules Mariniere。

首先,要選青口。東南亞一帶海水溫度高,但也長青口,不好吃而已,所以不能用。只能採取海水寒冷又清澈的,除了歐美,紐西蘭產的也不錯。

要怎麼分辨青口的好壞呢?這是難題,從外表看得出的,顏色要鮮豔,牠多數是黑色和深紫帶藍的,表面上附太多的岩片或雜質也不好,有崩壞和缺口的都要扔掉。

至於新鮮與否,可試用雙指去掐一掐,活着的就算不開口,也會是縮緊一下,如果沒有反應,便得棄之。

拿在手上,太輕的一定不行;重甸甸的,也許裏面充滿泥巴,亦不可選。

總之把所有市面上賣的青口逐一試之,選最好的,從此一直依照這個來源購買,是唯一的辦法。

東南亞難買到活着的青口,只有選購冷藏的,來自比利時的最好,法國次之,紐西蘭的更次之。

好了,有了原料,就可以開始烹調,蒸煮青口為西餐中最容易做的一道菜,先要買一個深底的銅鍋,沒銅鍋、鐵鍋也可,但一定要有蓋的。

洗好鍋,擦乾,下一大塊牛油。等它完全溶化又冒煙時,就可以把大量的西洋芫荽碎和大蒜茸放進去。爆香後,倒入青口,用木鏟兜它一兜,這時可以下白酒了。份量憑經驗,通常用半瓶。上蓋。

煮個三分鐘,雙手把整個鍋子提着翻搖,因為蓋緊,汁不會濺出來,不必擔心。再煮個兩分鐘,再搖,就可上桌了。

先選一顆最小的青口,挖肉進口。殼有韌帶黏住,可以當為夾子,用它來夾出其他更大的青口肉。

吃剩的汁,可沾法國麵包,甚為鮮美。有些人在上桌前再撒些西洋芫荽碎當裝飾,有些人用金不換來代替芫荽。這道菜一吃就吃個不停,所以最好用中型的鍋子,一人一鍋,不必搶。

約克郡布甸Yorkshire Pudding

2020/11/28

单单聽約克郡布甸Yorkshire Pudding以為是一道佳餚或一種甜品,其實它只是配菜。它是一種不同形式的麵包而已,和一般布甸搭不上關係。

材料有:麵粉、雞蛋、牛奶,牛肥膏、胡椒和鹽,就是那麼簡單了。

先熱烤爐,開至220℃°C,把一個鐵鍋放進去加熱,最好是用又厚又重的,溫度才會均匀。

另邊廂,把麵粉篩過,中間挖一個洞,打入雞蛋。麵粉用普通的就好,不必相信人家亂說要用加酵粉的。撒些黑胡椒粉後就可搓匀,然後放入鍋中,加水和牛奶。想要吃更香的,就單用牛奶好了。做成麵漿。

從烤爐中取出鐵鍋,加牛肥膏。注意不是牛油,而是將牛的肥肉炸出油來,冷卻後凝成白色硬塊的,超級市場可以買到。待肥膏溶化生煙時,就可以倒入麵漿。如看到有泡泡,用杓子壓破。

放進烤爐中,烤個半小時,即成。記得別一面烤一面打開來看,否則做成的約克雪布甸就會又扁又平了。

約克雪布甸愈輕愈好,烤的時間抓得緊的話會發脹,扮相有如法國的羊角包。

怎麼英國人那麼愛吃呢?這和他們貧窮有關。主菜之前先吃飽了約克雪布甸,那麼肉便不必太多了。英國人也有句老話,說約克雪布甸吃得多,肉也就可以吃得多。那是父母說來騙小孩子的。

—貧窮就節省,任何有肉汁的菜,都可以用來沾約克雪布甸。傳統上,在焗爐上層烤肉,下面就用個鍋做約克雪布甸來盛滴下來的汁。有些人更不用兩個鍋, 烤完肉,取出,剩下來的油就用來做約克雪布甸。

當今在廚具店可買到一個鐵鍋,有六個凹進去的模子,一下子做出六個小布甸來,也可以將之塗果醬、楓糖和白糖,當甜品。

約克雪布甸當然是出自約克郡,是禮拜天才享受的,平日吃的只是乾麵包而已。

魚和薯條Fish N’ Chips

2020/11/21

別以為炸魚和馬鈐薯有甚麼大不了,英國人當之為國食,如果要吃得正宗,有很多基本概念和做法是不能改變的。

首先,為甚麼一定要叫「魚和薯條」,不能「薯條和魚」嗎?叫慣了就是這樣了,不能改。為甚麼Fish and Chips 寫成 Fish N’Chips,而不是 Fish & Chips呢?答案也是一樣。

要炸東西,先得考慮油,英國人說要用紅花油,其實可以用其他植物油,只要不是個性太強的,像椰油和花生油。

馬鈴薯,廣東人叫薯仔,北京人叫土豆的,種類很多,用你吃得慣,從小養成的味覺那種馬鈴薯就行。切成長條,至少要半吋厚。切記的是,不要削皮,撒鹽揉之。

把薯條沖洗乾淨,用紙吸乾水份,就可炸了。油鍋盡量用大的,油愈多愈好。等油冒煙,把薯條放進去炸,炸到有點金黃色,撈起,用紙吸乾油。

再下來的這個步驟最重要了,就是要把薯條翻炸一次,炸至條邊有點焦,即可撈起。

魚和薯條,到底應該先炸甚麼呢?其實也不是一樣嗎?但英國人的話,會先炸薯條的。

魚用的鱈魚Cod,綠青鱈Pollock和羅非魚 Tilapia,都是一些白肉又淡味的冰凍魚,當然東方人可用石斑或蘇眉等游水魚代替,但英國人聽到又要生氣了。

用麵粉、梳打粉、鹽、乾月桂葉粉。有時會下一點點辣椒粉,但都是以紅色,不辣的為主,英國人是吃不了辣的。要求高一點的人會下大蒜粉、胡椒粉、 洋葱粉、牛舌葉粉和百里香葉粉。英國人的秘訣,最後下一杯啤酒去打匀,就可以把魚塊點之,再拿去炸了。

至於要炸多久?你家的鍋子大小和油的份量都有關係,沒有一定的準則,全憑經驗。千萬不能過熟,要學日本人炸東西的精神「把生的東西變為熟,不叫炸」。

上桌最重要了,一定要用英國報紙包住,如果你是英國人的話,吃得出的當然不是油墨的味道,而是鄉愁了。

威靈頓牛柳Beef Wellington

2020/11/14

從前的歡宴,肉類烹調法都是大塊頭的,才顯出宫廷式的豪華氣派,威靈頓牛柳Beef Wellington就是其中之一。有人說這是法國菜?但法國人絕對不會用威靈頓為名,最多叫它為拿破崙牛柳,應該是屬於英國名菜。

用一條至少有三磅重的Filet或Chateaubriand牛柳為原料,去掉肥的部份,可做六人份量。

最古老的做法是先將牛柳焗一次,包上了麵皮再焗第二次。但按這條古方炮製,往往做得牛柳過熟或麵皮過生,當今世界上的大廚做這道菜,都改良為只焗一次,才會保持肉的濕潤。

第一個步驟是用濕布把牛柳抹乾淨,放在砧板上,用鹽和黑胡椒醃一醃,然後上等的是用鵝肝醬,次級的用鴨肝或雞肝塗在牛柳上面。厚厚的一層,可加點甜酒吊味。

把白蘑菇和牛肝菌,當然可以用黑白松露菌,牛油爆香,調味後鋪在牛柳上面。

壓扁一塊酥皮,將它剛剛好大小地包裹着牛柳,切掉不必要的部份,搓揉成長條捲在酥皮外層當裝飾。

另外用蛋黃、牛奶、水和鹽拌在一起,打至混和,用它來塗酥皮的表面。

在烤碟上面鋪一片紙,用油塗之,才把包好的牛柳放下,酥皮接合處朝下,記得在酥皮上用小刀割幾個洞,讓牛肉透氣,這個秘訣,不是每一個廚子都曉得。當然,你如果用試溫管的話,可以插入洞內,才不會破壞酥皮。

用120℃烤出生的Rare,130℃烤出半生熟Medium-Rare,140℃烤出熟Well-Done,時間是十五分鐘。也有 些師傅不管三七二十一,用200℃焗十分鐘,然後把溫度降至180℃,再焗個十分鐘。但這都要看你的焗爐大小,全憑經驗,才能出完美的。有個秘訣是,如果看到酥皮被焗得太黃的話,可以鋪一層錫紙蓋住。

這時的威靈頓牛柳可以從焗爐拿出來,切記要放涼後才用刀切片,精巧的做法是放個十五分鐘,粗糙的做法是放個八分鐘則可。

如果要淋醬汁,最好只用Marchand du Vin的蘑菇和紅酒炮製,或者用Sauce Bordelaise,用紅酒和骨髓炮製。

卡奴麗甜糕Cannele

2020/11/07

與其叫法國卡奴麗甜糕Cannele,應該正確一點叫波爾多的卡奴麗甜糕Cannele De Bordeaux,因為只有在這個產酒區,才經常出現於餐桌上。

Cannele法語發音成Kah-Nuh-Leh,是個紫黑色的小甜點,頂上有個十二瓣的皇冠花紋,皮脆而不焦。餡有蛋撻味道,略帶冧酒的成份,口感像布甸。

材料有:全脂奶、牛油、蛋黃及全蛋、麵粉、 糖、冧酒、檸檬和最重要的蜂蠟。

一般廚子已棄蜂蠟,因爲難於購入,除非到蜜蜂場去才有,但一不用蜂蠟,卻做不出正宗的卡奴麗甜糕。如果你買不到的話,可以上網訂購,網址是:ruhlbeesupply.com。

先把專門做卡奴麗的銅模放進焗爐去烘熱,然後把蜂蠟倒進去,再將過多的蠟倒出來。只要塗上薄薄的一層就是,放入冰箱冷卻。

另邊廂,把牛奶、牛油和蛋及蛋黃打匀,切記別打得發泡,平均可也。全蛋和蛋黃的比例是三個全蛋、一顆蛋黃。最後加雲呢拿,別用香精,用刀把雲呢拿豆莢切開,刮下種子和黏液,混入餡中。

餡做好了,放入冰箱二十四小時。

取出,把餡裝進一個雪糕漏斗,叫Piston Funnel,可在廚具店買到。將漏斗的餡擠進做卡奴麗的銅模中,記得留着二分的空位,別倒得全滿,放進焗爐中一焗,甜糕會漲高。焗的時間依照你的經驗,通常在200℃中焗個三十分鐘,看到表面略焦,呈褐色為止。

這時就可把模倒轉,裝入碟中,因為模中有蜂蠟,很容易倒出,大功告成。

當今很多大廚再不一個個做,用個塑膠模子,一做六個至十二個,但感覺和味道上,總不如正宗的個別銅模那麼美妙。

卡奴麗最好是現做現吃,餡是濕的,一放久,就會滲透,皮就軟掉了。

可在巴黎的Fauchon買到正宗的卡奴麗,但是最好是在波爾多吃。你去這個酒區試酒,早餐中看到卡奴麗,一叫出名字來,當地的侍者也會對你刮目相看。

普羅旺斯式田雞腿Frog Legs A La Provencale

2020/10/31

在海外的法國餐廳,已不分東南西北法國菜,甚麼都做,看菜單,其中一定有一道叫為普羅旺斯式的田雞腿Frog Legs A La Provencale。

以為做法統一,但是間間餐廳都不同,有的用番茄醬,有的下一點咖喱粉,有的用芝士去焗,都自稱為普羅旺斯式。

最普通的,是油炸了。用橄欖油下鍋,等冒出煙時表示油已熱,這時把田雞腿沾麵粉,就可下油鍋炸,炸至金黃,表示已完成,撈上來,放在碟中。

一般都要以很濃的奶油醬佐之,奶油醬做法也家家不同,通常是下橄欖油,爆大蒜,撒點鹽,然後倒入新鮮牛奶,最後下點麵粉,收火煮成稠醬,用來淋在田雞腿上面,大功告成。

吃時法國人會教你用手指,那麼小的田雞腿,刀叉是派不上用場的,只啃田雞肉的話,法國人也會說:「吸吸骨頭上的味道。」

和豬及牛不同,田雞腿沒有骨髓,吸不出甚麼味道,但這是法國人進食田雞腿的儀式,照樣做,他們看了會高興的。

田雞腿雖然被冠上普羅旺斯這個南部地方的名字,但南部氣候炎熱,湖泊較少,真正生產田雞的,是在法國東北部,那裏池沼多,最適合田雞的生態,產量最豐富,在著名的礦泉水區Vittel,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還有一個田雞節,大吃田雞,如果你好此物,一生人總得去一次。

生產得多並不代表會吃,普羅旺斯山明水秀,養 出一羣老饕,在那裏吃到的田雞腿,到底是不同的。

做法最為簡單,先把田雞腿切下,只用大腿那個部份,小腿棄之。

這時,可以把田雞腿浸在牛奶中,讓牠的肉質變得更柔更滑。取出,用手把田雞腿的肉從尾推到頭部,再壓扁之,形狀就如一把小雨傘。

橄欖油下鍋,爆大量蒜茸,就可以把田雞腿放下去煎,你會發現,田雞在炒、煎、煮、炸、烤的烹調法之中,煎是最佳的。煎到甚麼叫剛好,全憑經驗。放在碟中,骨頭一根根向上。吃時用手指抓着骨,慢慢嚼肉,這就是真正的普羅旺斯式田雞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