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2023 年 07 月

榴槤

2023/07/29

榴槤是水果嘛。怎麼當食材?其實任何一種水果,都能入饌。

用榴槤來煲湯,大概是香港的媽姐們發明的吧?數十年前旅行並不熱門,只有少數的公子哥兒到過南洋,愛上了榴槤,帶回家裏。吃剩了,順德媽姐起初嫌臭,後來偷吃一塊,大呼走寶,從此上癮。

媽姐們最拿手煲湯,也迷信榴槤很補,是老雞燉個數小時,一道精美的榴槤雞湯就此誕生。好喝嗎?不好喝。

榴槤作為甜品,倒是千變萬化。起先有家甜品店將它放pancake裏去,包了起來,就那麼吃,實在美味,後來跟著做蛋撻、餅乾等等,凡是遇到忌廉奶油之類的材料,都能用榴槤來代替了。

這些甜品的確不錯,要是你敢吃榴槤的話。除了慕士,昨天吃過一個用榴槤做的慕士,味道雖好,但吃了覺得空虛得很。

臭與香是相對的,一愛上就沒有分別。東方人的臭豆膚、西方人的芝士,都是相同的一回兒事。但是不香又不臭時,才是天下最不過癮的。我上次去新加坡,想吃榴槤,但不是季節,聽到芽籠區有幾檔全年供應,就摸上門去,小販笑嘻嘻地說,貨是有的,而且很甜,只是香味不夠。我豈可罷休,即來一粒,吃了像棉花浸甜漿,氣死人也。

如果你不喜歡吃榴槤,人生之中就少了一種味覺。那麼臭,怎能入口?你說,方法是有的。

買剝好的榴槤,用錫紙包起來,放入雪櫃的冰格中,等它凝固,這時的榴槤也不像石頭那麼硬,倒似雪糕,可拿刀子切下來一片片送入口。吃了幾片,你就會像順德媽姐一樣,上癮了,打開一個味覺的新天地。

榴槤也有不同的種類,大致上分泰國的和馬來西亞的,前者是摘下來等熟了吃,後者熟了從樹上掉下來,翌日不吃,就壞了。所以香港吃不到。

會吃榴槤的人,都選馬來西亞的,肉雖薄,又帶點苦味,但奇香無比,是天下極品,再多錢也肯買來吃,才明白為甚麼有「當了沙龍買榴槤」這句話的意思。

紅葱頭

2023/07/22

紅葱頭,廣東人稱之為乾葱,英文叫為Shallot。

它屬於洋葱的親戚,但味道不同。外國人都認為乾葱沒有洋葱的刺激,比較溫和,他們多數是將它浸在醋中來吃罷了。

其實紅葱頭爆起來比洋葱香得多,有一股很獨特的味道 和豬油配合得天衣無鏠,任何菜餚有了豬油炸乾葱,都可口。

福建人、南洋人用乾葱用得最多了。印度的國食之一Sambar ,就是炆扁豆和乾葱而成。

別以為所有的外國人都不慣食之,乾葱在法國菜中佔了一席很重要的位置,許多醬汁和肉類的烹調,都以炸乾葱為底。當然,他們用的是牛油來爆。

乾葱做的菜也不一定是鹹的,烹調法國人的鵝肝菜時,先用牛油瀑香了乾葱,加上士多啤梨醬或提子醬,然後再把鹅肝入鑊去煎,令到鵝肝沒那麼油、吃起來不膩。

典型的法國Bearnaise醬汁,也少不了紅葱頭。

洋葱是一個頭一個頭生長的,乾葱不同,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埋在地下,一拔出來就是數十粒。

外衣呈紅色,所以我們叫為紅葱頭,但也有黃色和灰棕色的。剝開之後,葱肉呈紫色,橫切成片,就能用油來爆。也有洋人當成沙律來生吃,但沒有煎過的香口。如果要吃生的,就不如去啃洋葱,至少體積大,吃起來沒那麼麻煩.

潮州人最愛用的調味之一,是葱珠油,用的就是乾葱。煲鯧魚粥時,有一碟葱珠油來送,才是最完滿的。

我做菜時也很慣用乾葱,認為比蒜頭有過之而無不及,尤其是和蝦配得極好,但是如果嫌乾葱太小,可以用長葱來代替,將長葱切段,用油爆至微焦,把蝦放進去炒兩下,再炆一炆,天下美味。

做齋菜時,乾葱是邊緣的食材。蒜頭當然只當成葷的,洋葱也有禁忌,乾葱則在允許與不允許之間。中國寺廟中嚴格起來還是禁食乾葱的。但是在印度,乾葱是被視為齋菜。

無花果

2023/07/15

無花果是真正無花嗎?

有。看不見罷了。整粒的無花果,是個集合果實、裏面藏著一千五百個小實,大家誤以為是種子而已。

這個集合果實裏更有雌花和雄花,但並不互相交結,要靠無花果蠅來傳遞花粉,過程太複雜,在這裏也不一一證明了,如果你想當植物學家,便可深一步研究。

野生的無花果,果實較小,櫻桃般大,種植的很大,似個小梨。外層顏色有綠的或深紫的,集合果實體內也呈紫色。

一般人認為凡是無花果就是甜的,這也不然,近來種植的果樹有很多淡而無味,但體積大,商人加糖後曬乾,騙消費者。

天然的無花果可以很甜很甜,甜到漏出蜜來,在西方菜市場中,見到蜜蜂麇至的攤子,多數在賣無花果。

在白糖不是很方便得來的時代,無花果被人珍惜,凡是把食物弄得甜一點,全靠無花果,鮮的或乾的,用途甚廣。

中國菜裏利用無花果,目的也是為了一個甜字,入饌熟炒罕見,多是用來煲湯,廣東人尤其喜歡,北方人不懂。

日本人更不會用無花果當食材,只有西方人最會做菜,凡是太鹹的東西,一定加了新鮮的無花果,像意大利的前菜生火腿,如果是無花果的季節,就不用蜜瓜了。

在餐廳品之,無花果是一種重要的材料,多種蛋糕布甸,都隨時添上些無花果,它的味道溫和,並不搶去別人的鋒頭。

有些人一直反對用味精,那麼為甚麼不在無花果上動腦筋呢?素菜中,無花果更能發揮作用,將無花果乾剁碎,切粒,片成薄片,都能用來增加齋菜的甜味。

我試過在蒸肉餅時加了無花果茸,效果很好。做咕嚕肉時,要是不想加糖,用無花果汁也行,如果你認為糖是你的敵人,那麼乾脆用無花果、柿餅和羅漢果等來調味,這些都是天然的東西。但話又說回來,蔗糖也是天然的呀,不必那麼害怕,少吃就是。

魚餅

2023/07/08

把雜魚,如九棍、油𩺬等的肉刮了,加入麵粉,打出魚漿,壓成長條,再用油炸出來的東西,就是魚餅了。

切成一片片,皮炸得金黃,肉是潔白的。通常是鋪在麵食上面,和魚丸一齊賣,但單獨拿出來做菜也行。

好與壞相差個十萬八千里,後者的顔色灰暗,咬起來是覺堅硬,全無味道,魚下得少,粉下得多的關係。上等的魚餅,用純魚打出,加鹽而已。

好吃的魚餅爽爽脆脆,不加味精也香甜,尤其是剛炸好的,就那麼整條熱辣地抓在手上一口一口咬來吃,非常過癮。

可以放在冰箱幾天,冷的魚餅最好先煎它一煎。不然用個鑊,下點油把整粒拍裂的蒜頭爆一爆,加點萬字牌醬油,再下大量日本清酒來煮,也是一絕。如果你喜歡吃甜一點的,那麼下點糖好了。除吃魚餅,那一大粒一大粒的蒜頭也很美味。

洋人不懂得做魚丸,當然魚餅也製造不出,反而是日本人和韓國人吃得多。

日本人的魚餅叫Kamaboko,種類多得不得了,最普通的是未炸過,全白色,鋪在一塊木板上的。魚的分量少得可憐,一點魚味也沒有。幾乎全是粉漿,倒有本事做得爽脆。也是一片片切來送酒。吃時要蘸醬油,再加一點山葵,稱之Itawasa。Ita是那塊板,而Wasa就是Wasabi的山葵了。

有時,他們會拿一把火槍,在魚餅上燒它一燒,外表就呈褐色,也有切成一個四方形後只燒中間,變成一個褐色的圓圈,像日本旗。

也有把紅蘿蔔、牛蒡和椰菜混入魚餅炸出的,和中間有粒雞蛋外面包魚餅的,流行起洋食之後,用魚餅夾芝士和香腸。

至於拉麵上著一圈圈紅色漩渦的,不懂的人以為是魚餅,但它一點魚肉也沒有,完全是粉,是天下最難吃的東西。

日本魚餅中加了很多防腐劑,可在雪櫃中貯久不壞,但是一旦拿出來就要即刻吃,在室外溫度很容易腐爛,我試過放在車上忘記了,隔日發出一陣陣的惡臭,差點把我燻死。

海膽

2023/07/01

海膽,又叫雲丹,英文名海刺猬Sea Urchin。屬於棘皮動物科,體外有放射形的石灰質骨骼,就是所謂的刺了。

刺有長有短,短的褐色,形狀像馬的排洩物,故稱為馬糞海膽。

從淺海到深海都有海膽繁殖,全球有五千種以上的紀錄,可食的大約有一百四十種。

海膽殼中,有發達的生殖腺,亦稱生殖巢,可以生吃、燒烤,煮物後鹽漬和酒漬,日本的三大珍味之中,酒漬的海膽佔其中之一。

中國菜中幾乎不用海膽,只有漁民懂得享受,用牠來蒸蛋一流,有些還拿去煲粥。二三十年前,大家還沒受日本料理影響,西貢市場中賣得很賤,一斤不過十幾塊錢。

日本人最會吃海贍了,剝開殼取去其生殖巢,我們叫為膏的,就是Uni了,用海水洗一洗,一排排地排在木盒中,運到各高級壽司店來賣。

名稱也多,長著黑色長刺的叫「北紫海膽」,膏較少,分成五瓣,生在北海道,舊時討厭牠吃掉昆布海螫,當今當寶,但味道還是嫌淡薄,日本海膽年產量一萬三千噸,其中半數以上是「北紫海膽」。

「馬糞海膽」除北海道之外,分佈日本全國,味道比「北紫海膽」香濃,膏也厚,煮完鹽漬起來黏性也較濃。

「蝦夷馬糞海膽」比普通的大一倍,膏顔色較黃較深,盛卵期的大,七月最肥,味最佳,故被過量捕捉,差點絕種。

「白鬚海膽」生長於熱帶海洋,名副其實地刺帶白色,殼略紫,盛產於硫球群島。

「赤海膽」和「北紫海膽」同樣長著長刺,但呈紅顏色,產卵期較遲,在十至十一月,所以吃海膽要跟著季節才算老饕。

「紫海膽」則是在春末夏初的四五月吃最佳。牠是加了酒精醃製的最佳材料。

法國人也生吃海膽,海鮮盤上一定有幾個,但膏很少,有時呈黑色,看了不開胃。

意大利人把海膽混入意粉中,已最當今最流行的菜了°

海膽的確是天下美味之一,吃過了念念不忘。周作人返國後寫給日本友人的書信中,還請他們把雲丹的肉酒漬寄過來。

雲丹就海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