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2023 年 03 月

木瓜

2023/03/25

來到曼谷,第一件事就是找木瓜。

泰國菜辛辣,不吃木瓜的話翌日後患無窮,但木瓜有一陣個性很強烈的味道,像嬰兒吐奶,討厭起來是難於接受的。

最清香的是夏威夷種,毫無星馬泰木瓜的異味,甜度也不惹人反感,但是賣得很貴,香港果欄很少入貨,非常難找。

市面上看到印有夏威夷牌子的,大多數是拿了當地種子到馬來西亞種出來。土壤有別,口感還好,但香味盡失。

雖說是熱帶的水果,香港也長木瓜。多年前的新界木瓜很好吃,近來的好像差了一點,不知是否與空氣汚染有關。

吃木瓜時,大多數人都喜歡把種子刮淨,再切成一塊塊上桌。我認為所有水果都應該盡量用手指接觸,最佳吃法是一刀切成兩邊,去子,直用茶匙舀了送進口。

木瓜可生吃,沒有甜味,但咬起來爽脆。泰國菜的宋丹,就是刨了木瓜絲後和花生、蜜糖、番茄、蝦米和蟛蜞一塊兒舂碎來吃的。

成熟的木瓜也能夠入餚,友人徐勝鶴的家務主理時常拿它和雞一塊兒做湯。煲的話全稀爛,還是清燉較好。

香港大廚周中,是第一個拿木瓜代替冬瓜做菜的師傅。以冬瓜盅的做法,放豬肉丁、乾貝、火腿等。豪華起來,加海膽燉之。一人一個,日本和西方客人喜愛這種吃法,流行起來,當今將木瓜美名為萬壽果。

當成了甜品,塞燕窩進木瓜清燉。但以白木耳代之,更有咬頭,加上南北杏和冰糖。據說能滋陰。我們則覺得好不好吃才最重要。

把女人豐滿的胸部形容為木瓜,也頗妥當。潮州人本來就把木瓜叫為奶瓜。小時候家裏四圍都種,一長就是數十粒,樣子的確像乳房。當今小孩住公寓,看不到木瓜樹了。

其實種起來也很簡單,當成盆裁好了,木瓜播了種,幾個月便長成,一年後開花結果。但壽命也短,第三年年尾便要死去。有些需要在四棵雌樹中種一棵雄的,才能播種。有些雌雄同體。我看過一個大木瓜,有九公斤重,很多人又以為我在撒謊,後來翻植物字典證實我的話沒錯。

粉絲

2023/03/18

粉絲,是綠豆做出來的食材,乾貨出售,浸了水變柔軟 但很有彈性,呈透明狀,美麗又可口。

用最貴的魚翅去炒最便宜的雞蛋,稱為桂花翅,的確好吃。平民版本的粉絲炒蛋,口感不遜色,其實魚翅及粉絲兩者本身皆無味,何來的區別?

粉絲一般都是放進湯中烹調,上海菜中著名的油豆腐粉絲,最具代表性。潮州菜的九棍魚湯也少不了粉絲,和粉絲配合得最好的是天津冬菜,當然撒上炸過的乾葱或蒜茸,更加美味。

易斷,又黐鍋,粉絲很少拿來炒,需要極高明的廚藝,福建人的炒粉絲做得最出色,其他省份罕見。

一炸,變成白色。粉絲就那麼以乾貨形態去炸發得不大,要浸過,等水分乾了再炸才可。炸過的粉絲當成碟邊的裝飾品很糟蹋它。炸了再去做湯更為上乘。四川名菜螞蟻上樹就是炒粉絲。現代版的螞蟻上樹,是先將粉絲炸了,再把肉碎等的汁淋在粉絲上,又有另一番滋味。

次等的粉絲,一下子就稀爛得變成糊狀,市面上購買到的龍口粉絲最佳,如果你還嫌難於處理,就買一包像即食麵般的粉絲吧,一泡水就行。

粉絲吸水,做湯時下得太多的話,整鍋湯乾掉,利用這個現實,打邊爐時,最後剩下的湯汁最甜,但又已經飽得再也喝不完,這時叫一碟粉絲加進去,等它吸乾湯,當成撈麵一樣食之,再飽也能吃三碗。

當今的海鮮館子也愛用粉絲,蒸帶子或巨大的蜆類時,加蒜茸和粉絲在殼內,也是美味。尤其是螃蟹,蟹肉用豉椒炒之,把粉絲和蟹膏混在一起蒸出來,又是另一道菜。

日本人吃的粉絲比我們的粗大,有時還加了魔芋蒟蒻粉進綠豆中,防止它易爛,但這一來粉絲變成不入味,就沒那麼好吃了,他們經常在沙鍋之類的料理中用粉絲,做司基亞基時也加粉絲,味道和口感沒有我們的好,但以名字取勝,用了一個很有詩意的「春雨」。

蘿蔔

2023/03/11

上蒼造物,無奇不有,植物根部竟然可口,蘿蔔是代表性的,誰能想到那麼短小的葉子下,竟然能長出又肥又大又雪白 的食材來?

蘿蔔的做法數之不清,洋人少用,他們喜歡的是紅蘿蔔,樣子相同,但味道和口感完全不一樣。其實它的種類極多,有的還是圓形呢。顏色則有綠的,有的切開來裏面的肉呈粉紅。所謂的「心裏美」就是這個品種,我在法國,還看過外表黑色的蘿蔔。

我們吃蘿蔔,從青紅蘿蔔湯到蘿蔔糕等,千變萬化,但是老人家說蘿蔔性寒,又能解藥,身體有毛病的人不能多吃。

既然性寒,那麼拿來當打邊爐最佳,當今的火鍋店已有一大碟生蘿蔔供應,湯要滾瀉時就下幾塊下去,中和打邊爐的燥熱,熬出來的湯更是甜美。

我本人最拿手的菜就是籮蔔瑤柱湯,不能滾,要燉,湯才清澈。取七八顆大瑤柱,浸水後放進燉鍋。蘿蔔切成大塊鋪在瑤柱上,再放一小塊過水的豬肉腱,燉個兩三小時,做出來的湯鮮美無比。

韓國菜中,蒸牛肋骨的Karubi-Chim最為美味。牛肉固然軟熟可口,但是菜中的籮蔔比肉好吃。他們的泡菜,除了白菜金漬之外,蘿蔔切成大骰子般的方形漬之,叫為Katoki Kimchi,也是代表性的佐食小菜。

日本人更是不可一日無此君,稱之為大根。食物之中以蘿蔔當材料的極多,最常見的是泡成黃色的蘿蔔乾Takuwan。

大廚他們也知道可將燥熱中和的道理,所以吃炸天婦羅時,一定刨大量的蘿蔔茸佐之。小食Oden,很像我們的釀豆腐,各種食材之中,最甜的還是炆得軟熟的籮蔔。

在江南,有種叫水席的烹調,一桌菜多數為湯類。其中一味是把籮蔔切成幼細到極點的線,以上湯煨之,吃起來必燕窩更有口感。

蘿蔔源自何國,已無從考據,但古埃及中已有許多文字和雕刻記載,多數是奴隸們才吃的。我們的籮蔔,可在國宴中出現,最賤材料變為最高級的佳餚,這就是所謂烹調的藝術了。

醬油

2023/03/04

用醬油或原鹽調味,後者是一種本能,前者則已經是文化了。

中國人的生活,離開不了醬油,它用黃豆加鹽發酵,製成的醪是豆的漿糊,日曬後榨出的液體,便是醬油了。

最淡的廣東人稱之為生抽,東南亞一帶則叫醬青。濃厚一點是老抽,外省人則一律以醬油稱之。更濃的壺底醬油,日本人叫為「溜Tamari」,是專門用來點刺身的。加澱粉質後成為蠔油般的,台灣人叫豆油膏。廣東人有最濃、密度最稠的「珠油」,聽起來好像是豬油,叫人怕怕,其實是濃得可以一滴滴成珍珠狀得來。

怎麼買到一瓶好醬油?完全看你個人喜好而定,有的喜歡淡一點,有的愛吃濃厚些,更有人感覺帶甜的最美味。

一般的醬油,生抽的話「淘大」的已經不錯,要濃一點,珠江牌出的「草菰醬油」算是很上等的了。

求香味,「九龍醬園」的產品算很高級。我們每天用的醬油分量不多,貴一點也不應該斤斤計較。

燒起菜來,不得不知的是中國醬油滾熱了會變酸,用日本的醬油就不會出毛病。日本醬油加上日本清酒烹調肉類,味道極佳。

老抽有時是用來調色,一碟烤夫,用生抽便引不起食慾,非老抽不可。台灣人的豆油膏,最適宜點白灼的豬內臟。如果你遇上很糟糕的點心,叫夥計從厨房中拿一些珠油來點,更難吃的也變為好吃的了。

去歐美最好是帶一盒旅行用的醬油,萬字牌出品的特選丸大豆醬油、長條裝,每包5ml,各日本高級食品店有售。帶了它,早餐在炒蛋時淋上一兩包,味道好得不得了,乘郵輪時更覺得它是恩物。

小時候吃飯,餐桌上傳來一陣陣醬油香味,現在大量生產,已久未聞到,我一直找尋此種失去的味覺,至今難覓,曾經買過一本叫《如何製造醬油》的書,我想總有一天自己做,才能達到願望。是時,我一定把那種美味的醬油拿來當湯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