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ive for 2023 年 01 月

柿子

2023/01/28

秋天,是柿子最成熟的季節。

柿子種類很多,分吃硬的軟的,前者的樣子千變萬化;雞心型、肥矮形,還有四方形的,剝了皮來吃,很爽口;後者愈熟愈軟愈甜,冰凍了更美味。

柿樹極好看,榦烏黑,有時葉子全部掉光,只剩下一樹的柿子,上千個之多,下雪果實打不掉,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濺 幾滴血。

吃不完,有的在樹上乾了,就變成了天然的柿餅,在寒風中僵硬,沒有了水分,可以保存很久都不壞。

柿餅切成薄片,也两以當成甜品,煮起糖水放進幾片,很可口。

新鮮的硬柿,是做齋菜的好材料,一般齋菜中放味精,是我最反對的,為甚麼不用本身甜蜜的果實入餚呢!

把柿子切成粒炒西芹和豆腐乾,或者用它來炆腐皮。它可代替番茄煮意粉,顯另一番滋味。

還能當盛菜的器具呢。把連枝連葉的柿子剪下,在頭上切它一刀當蓋子,柿身挖空,肉和其他蔬菜炒,再裝進去,美觀又好吃。

當成水果上桌時,最好選硬中帶軟的柿子,切成一口一塊那麼大,裝在一個鋪滿碎冰的碟中,又紅大白,煞是好看。求變化,再加蜜瓜切塊點綴,更誘人。

榨紅蘿葡汁時,加一個硬柿進去磨,同是紅色,但味道就錯綜複雜得多。

在西安的市場中,看到當地人最喜歡吃的柿餅,並非整個曬乾了壓扁那種,而是將軟柿打糊,加入麵粉中搓後炸熟的。此餅可以保存幾天不壞,也是怪事,可能柿中有些殺菌的因素吧?

日本的柿,最出名的是富有柿,但是真正好吃的,是叫「西條柿」。產於廣島;採下後噴清酒殺澀,甜美之極。日本年輕人也不知道有這種柿。

柿不會吃到酸的,最多是沒有甚麼甜味,如嚼發泡膠。遇到這種啞巴柿,只有加糖曬成柿餅,或者整棵樹砍掉拉倒。

古人說柿上市時,螃蟹當肥,但兩者不能一起吃,否則肚子痛。我年輕時不信邪,照吃,果然靈得很,真是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。

2023/01/21

鵝,是將雁子家禽化的烏類。巨大起來,比小孩高,性兇,看到兒童穿著開襠褲,也會追著來啄。鄉下人也有養牠們來看門的習俗。

比雞和鴨都聰明,鵝看到矮橋或低欄時,會把頸項縮起,俯著頭走過。也有人目睹牠們知道在附近有老鷹,飛翔著的鵝群野鵝,每一隻都咬著一塊石頭,防止自己的本性吵雜,喜歡鵝鵝地叫個不停。

最常見的灰色鵝,也有野生的,養殖的多數是白色。

世界上也只有歐洲人和中國人會吃鵝。但古埃及的壁畫上已有養鵝圖畫,當年已經學會填鵝,迫使牠們的肝長大。

日本人不懂得,充其量也只會吃鴨子。至於鵝,只能在動物園裏看得到。

我們吃鵝,最著名的廣東人的燒,和潮州人的滷。前者有時吃起來覺得肉很老很硬,這對專門賣鵝的餐廳是很不公平,認為他們的水準不穩定。其實鵝肉一年之中,只有在清明和重陽前後的那段時間最嫩,其他時候吃,免不了有僵硬的口感。

潮州人知道這個毛病發生在燒上面,燒鵝只是皮好吃,不如滷將起來,不管年紀多大的鵝,都能滷得軟熟。

一般人有時連鴨和鵝都分辨不出,其實很簡單,看頭上有沒有腫起來的骨頭就知道了,鵝的身體、線條也較優美,鴨子很醜陋,兩者一比就分出輸贏,怪不得王羲之愛鵝不愛鴨。

吃鵝的話,除了滷水,香港的鏞記做得最好。他們燒起鵝來連木炭也講究,要求製出最完美的招牌菜。不過,更好吃的,是煙燻鵝。

在鏞記廚房,鵝的佳餚變化多端,可用鵝腦製凍,也用鵝肝做臘腸。

說到鵝,不能避免談鵝肝醬,法國人最拿手。但勸告各位要試的話,千萬要買最貴最好的。我最初就是沒那麼做,接觸到劣貨,覺得有陣腐屍味道,差點作嘔。後來都沒碰過它,直到在法國鄉村住下,試過最好的鵝肝醬才改觀,但已經白白浪費了數十年。

金槍魚

2023/01/14

金槍魚英文名作Tuna,洋人不知怎麼炮製。日本人生吃,稱之為「鮪Maguro」。

錘形的身體,像頭巨大的炮彈,可達十幾呎長,重七八百公斤。
天下最高級的金槍,叫「黑鮪」,生長於日本近海。還有一種叫「南鮪」的,等級次之。在東南亞一帶和澳洲西北岸也能抓到。其他種類生長於印度和歐洲各地,肉質最劣。但過量捕捉而減產的關係,也空運到日本出售。

當今要是能夠吃到真正日本產的金槍魚,已是幸福事。牠全身皆油,背部和尾部已比印度、西班牙的鮪魚腹部Toro好吃得多,日人稱之為「本鮪Hon Maguro」。

全世界的產量有一百六十多萬噸,其中九成以上賣到日本,世界各地的壽司店再從日本買回,真是怪事!

金槍魚一年四季皆能捕捉,生長得極快,是因為牠睡覺時也游著泳,張開口,吞下大量海中的海草和微生物。近來已有養殖金槍魚的技術發明了,但肉質當然不可和天然的相比,食量大,養起來也不合算,流行不起來。

吃法並不多,除了刺身,有些日本人拿醬油來漬,也有用噴火槍在腹部Toro的表面上燒它一燒的。太劣質的部分,就拿去做罐頭。

在築地魚市看到的金槍,都是已經切掉頭由外國輸入。日本近海抓到的頭也吃之。每個頭有兩個西瓜合起來般巨大,放進一個更大的烤箱中撒鹽焙出。稱之為Kabuto Yaki,單單是眼睛已如蘋果,愛吃魚眼的人有福了。

我們遊大阪的黑門市場時,也看到了這些魚頭和頸項上那兩條肉,吃起來並不比Toro差。當然,頰部的面肉也非常可口。

一次在金澤最高級的壽司店中吃到「本鮪」,腹部Toro上面和皮下之間有片白色的東西,大師傅依傳統棄之,我叫他拾回,切成細絲沾醬油送酒。廚子看了也試食一口,大呼一生人還沒有吃過那麼肥美的。當然,全是脂肪嘛。

Toro呈粉紅色,在台灣壽司店賣的也有粉紅色魚肉,那是劍魚Kajiki Maguro,台灣人堅稱牠為Toro,我只好不出聲了。

鮑魚

2023/01/07

最珍貴的鮑參翅肚,鮑魚佔了第一位,可見是海味中天下第一吧。

乾鮑以頭計,一斤多少個,就是多少頭。兩頭鮑魚,當今可以登上拍賣行,有錢也不一定找得到。

鮑魚從小到大,有一百種以上,吃海藻,長得很慢,四五年才成形。要大得七八吋長的,需數十年。

殼中有三四個孔,才稱鮑魚,有七八個孔的小鮑,有人稱之為床伏Tukodushi、或流子Nagareko,九個洞的,台灣人叫九孔。

大師級煮乾鮑,下蠔油。我一看就怕,鮑魚本身已很鮮,還下蠔油幹甚麼?依傳統的做法,浸個幾天,洗掃乾淨。用一隻老母雞、一大塊火腿和幾隻乳豬腳炆之,炆到湯乾了,即上桌,沒有發好之後現場煮的道理。

乾鮑來自日本的品質最好,這沒話說。澳洲南非都出鮑魚,不行就不行。

別以為貴就當禮品。日本人結婚時最忌送鮑魚,因為牠只有紫邊殼,有單戀的意思,不吉利的,但可送一種叫熨斗鮑魚的,是將牠蒸熟後,像削蘋果皮般團團片薄,再曬乾。吃時浸水還原,當今已難見到。

新鮮的鮑魚,生吃最好,但要靠切工,切得不好很硬。最高級的壽司店只取頂上圓圓那部分,取出鮑魚肝,擠汁淋上。吃完之後剩下的膽汁,加燙熱的清酒,再喝之,老饕才懂。

韓國海女撈上鮑魚後,用鐵棒打長成條,叉上後在火上烤,再淋醬油,天下美味也。

澳洲鮑肉質低劣,只可生吃,或片成薄片,用一火爐上桌,灼之,亦鮮味,但也全靠片工,機器切的就沒味道。

最原始的吃法是將整個活生生的鮑魚放在鐵網上燒,見牠還蠕動,非常殘忍,此種吃法故稱「殘忍燒」。

吃鮑魚,我最喜歡吃罐頭的,又軟又香,但非墨西哥的「車輪牌鮑」不可,非洲或澳洲的罐頭一點也不好吃。買車輪牌也有點學問,要有罐頭底的凸字,印有PNZ的才夠大。

鮑魚有條綠油油的肝,最滋陰補腎,我們不慣吃,日本人當刺身,吃整個鮑魚如果沒有了肝,就不付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