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場所

和意大利、法國一樣,我們的拍攝隊為了趕時間,常要在公路旁邊的食堂吃中飯。

看到一根刀和一根叉的標誌,就表示可以停下找吃的,日本人叫這些地方為Service Area服務場所。

下車第一件事當然是趕去洗手間,很合理地,有兩間女的,一間男的,為甚麼女的要兩間?她們方便起來沒有男的那麼快嘛,道理就那麼簡單,但很多國家以為要平等,男女都是一樣大,女的那邊就要排長龍了。

服務場所一般大都分兩個吃東西的地方。一個快餐,事先在自動販賣機買食券,投入銀幣後提出一張兩瓣的小紙,把一半交給櫃台,一半留著。食物做好,交那一半拿走。

拉麵、咖喱飯、熱狗、三文治等基本的食物一定吃得到,價錢便宜合理。

另一個餐廳就比較高級,可以舒服地坐下慢慢歎,但比大眾食堂貴得多,東西同樣地難吃,服務卻很慢。

中間部分是賣雜貨和土產,日本人真會包裝,甚麼芝麻綠豆都來漂亮地包紮一番,就至少賣你幾十塊港幣。

通常一定有紫菜賣,大大小小,有精味、或天然昧、辣與不辣的。

再來是魚餅,日本魚餅混了大量粉漿,做出來的東西雖然彈牙,但一點魚味也沒有。

再來是把各種小魚曬乾,加了糖精和大量鹽,吃得鹹死人渴死人,和魚餅一樣,一點魚昧也沒有。

患嚴重購物狂的朋友們停不下手,這些難吃得要命的東西,一站又一站地入貨,最後自己不吃,拿去送人又覺得太便宜了,結果放在家裏,看到食用日期已過,只好丟掉。

對這些服務場所一點好感也沒有,印象深刻的是它們都不賣酒。日本人醉起來在公路中橫衝直撞,當自己是神那樣,絕對不好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