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樽魚市

我們從札幌乘小巴士,到漁港小樽。它比札幌漂亮得多,與外國的接觸經驗豐富,由那個小博物館看到。

人也親切,抵達一個菜市看到種種魚,大開眼界。

目前抓得最多的是香港人叫為銀鱈魚的Tara,樣子相當的醜,排列在冰上,是翻過身來,露出肚下的洞,流著卵子和精子。

最初,肉是扔掉的。從前的人只吃卵子和精子,它們很大,有柚子般巨型;精子比卵子較為可口,像吃豆腐,但比豆腐香,一點也不腥氣,愛上了會上癮。

看見一條怪得不能再怪的魚,兩呎長,身形成八角,每個尖端充滿尖刺。叫甚麼名?

「就叫八角呀!」賣魚的老太婆說:「你沒吃過嗎?可以生吃的呀!試試看?」

我當然點頭,老太婆便在魚檔中生劏起來,手法純熟,割幾刀,便起了硬皮,去肚。

「肚腩最肥,不能吃嗎?」我問。

老太婆笑嘻嘻地:「這尾魚全身是油,用不著可惜。」

切成片後放在發泡膠碟上,加醬油和山葵遞給我試,吃了一口。

啊,果然如廣東人俗語所說地「肥到漏油」,是我一生人中吃過最美味的魚肉之一。

「要不要吃另一種叫Gooko的?」老太婆問完從檔後拿出一個鐵盆。

嘿,這種魚比八角更醜,樣子像河豚雞泡魚,但是全身無骨,軟綿綿地躺在盆中。把魚一翻,手像接觸到怪胎,非常恐怖。魚肚中有個吸盤。Gooko查不出漢字來。

「它是吸在巖石上生存的,吃海草過活。」老太婆解釋後即刻劏了煮湯給我吃。

每塊肉都像山瑞的裙,但更軟更鮮甜,又是未嘗過的人生經驗。

人家活到老學到老,我是活到老吃到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