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麵頌

MEILO SO插圖

美國的網站《拉麵評級RAMEN RATER》在二○一三年選出「全球十大最好味道杯麵」,名次如下:

一、「印尼營多INDO撈麵」。二、「日本日清狄美麵NISSIH GOO TA DEMI HAMBURG-MEN」。三、韓國「農心黑色辛拉麵」。四、「日本七十一鹽拉麵」。五、「韓國PALDO KOKOMEN SPICY CHICKEN CUP」。六、「韓國OTTOGI BEKSE CURRY MYON CUP」。七、「印尼EAT & GO SPICY CHICKEN MI INSTAN CUP」。八、「韓國PALDO GOMTANG」。九、「日本日清合味道咖喱海鮮杯麵」。十、「英國POT NOODLE BOMBAY BAD BOY FLAVOUR」。

一般的食品和餐廳評價都不會很公平,依照他們本國的口味界定。就算米芝蓮,法國可以相信,到了亞洲就有偏袒。其他的由雜誌來評定,下廣告的當然較有着數。這個杯麵的選出全由個人口味,是一個叫HANS LIENESCH的弱視人士,自稱從十二歲開始就迷上即食麵,在二○○二年開始搜羅世界各地產品,之後在網上寫食評,至今嘗過一千種,寫了過千個網誌。

看過他的食評,相當詳盡,分析麵質湯底和配料,並拍下包裝扮相及背後資料,以及煮前和熟後的照片,點擊也達到二百萬。為了宣傳,即食麵生產商也肯寄新產品給他評點。

我對他的判斷較為信任,至少他不是團體意見,全屬個人觀點。可以不同意,但不能不說他不公平。而口味問題,全屬個人喜惡,我雖然沒吃過他那麼多,也有個人的十大。首先,要認清楚製作產地,只掛招牌而在分廠做的,絕對吃不過。

第一位還是「合味道」,最原始的那種,配料有雞蛋粒、小乾蝦和小肉塊,但不喜他們的咖喱味或其他分類,認為已是邪道了。

愛「合味道」,還因它是第一個出杯麵的,在宣傳上他們不惜工本,三四十年前已在紐約大道上弄一個冒煙的大廣告。

品質發展上也不遺餘力,他們知道杯麵一沖滾水,麵團就會浮上來,下面的太熟,上面的生,所以他們研發了把麵團夾在杯的中間的技法,消除這個弊病。拿到了特許之後,別人不可照抄,直到數年前特許過期,其他麵商才採用這個方法製作。

第二名是「元祖雞骨湯拉麵」,它是碗形的杯麵,雖然沒有像「合味道」的把麵團夾在中間,但麵條十分容易浸透,湯料也含於其中,用滾水泡個三分鐘即食。同樣是日清的產品,註明以一百巴仙的國產雞肉製成,裡面還有一塊四方形的脫水雞蛋方塊,味道好吃得不得了。

另一值得一提的,是每買一個杯麵,抽取零點三四円捐給聯合國WFP,保證有三千萬円贊助世界貧窮兒童。

LIEHESCH的評級,有一年台灣產品不入十大,大批台灣網民在網站留言,令他終於道歉。我認為台灣人十分多餘,這是他個人的口味,怎能抗議?我是愛吃台灣的「維力炸醬麵」的,它用圓桶形的包裝,很細心地,一打開後就能看到有另一個圓筒,裡面有兩包配料,拿了出來,打開把第一包的湯料撒在麵上,注入滾水,三分鐘後把湯倒在空筒中,備喝,第二包是炸醬,拌了一邊吃麵,一邊喝湯。

這個「維力炸醬麵」,排名第三。

第四名是炒麵,日本的「U.F.O.」,也是日清產品,原本包裝扁圓形,像一個飛碟,故稱之。

新的包裝也有四角形,上寬下狹,比圓形的更易熟,只要一分鐘。取出液體的調味包和青苔包,再撕開頂上的蠟紙一角,露出有幾個小洞的錫紙,就可以把滾水注入,一分鐘後,把水從洞中倒掉。

這時麵條中間的豬肉乾都已燙熟,淋上液體調味料,混拌之後,再撒以青苔末,即可進食,味道酸酸甜甜,非常美味。

第五名是「SAPPORO一番」,裡面有醬油湯包,和小白菜、包心菜、紅蘿蔔及玉米的配料,注入滾水三分鐘後即可食用,穩穩陣陣,沒有驚奇,亦不會失望。

第六名是日本的「擔擔麵」ACE COOK出品,肉末、葱和擔擔麵料已摻在麵中,滾水燙三分鐘後加液體的調味包,不辣死人,花生味十足。

第七名是泰國的「媽媽麵」,杯外沒有英文名字,分冬蔭功及青咖喱兩種味道,麵條易熟,也很有彈性,吃辣的朋友會喜歡。

第八名才是印尼「營多撈麵INDO MIE」,它基本上是炒麵,有三種調味包,但無配料,吃起來有點寡。

第九名也是印尼的「EAT & GO」有更多的五包調味料,屬於湯麵。

第十名,是杯麵的新貴,也是日本ACE COOK研發越南河「OH! RICEY」,分牛肉和雞肉兩種,粉條已經做得像樣了,味道還嫌淡一點,吃時灑一點魚露,就更好吃了。

名單中沒有韓國產品,我也不擔心他們抗議,這是個人喜惡問題。韓國麵像上海麵,沒味道,不如加雞蛋和鹼水的麵條那麼有彈性,做成杯麵,好吃有限,這是LIENESCH分辨不出的。旅行時,行李中總有一個杯麵,是睡不着時的最佳安眠藥。杯麵萬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