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花世界

瘟疫期間,悶得發慌,鎖在家裏的日子,怎能過呢?一定得找些事來消解,才對得起自己。

很多朋友建議我在Patreon開一戶口,自言自語地發表言論,如果有人看,還可以分成呢。我當然也研究過,發現並不對我胃口。

如果做Podcast的話,我寧願在YouTube上做了,這是一條大道,看的人也最多,香港人對YouTube最有信心,一得閒就上去逛逛。

當然在內地的平台有更多的選擇,但得講國語,我始終長居香港,用粵語做Podcast應該更有親切感,和大家商討的結果,還是在YouTube做Podcast。至於怎麼照顧到聽不懂粵語的觀眾,我則會加上字幕。

叫甚麼呢?我也想了很久,最後決定用回我的店商名字《蔡瀾花花世界》,也代表了我不談政治的立場,只談風月,不講政治。

通常做一檔Podcast節目是不花本錢的,弄一個拍攝機或更簡單的iPhone,對着自己,就可以開始直播了,但看別人的,總覺得粗糙。開始的時候還是要精密一點,嚴謹一點的,所以先要來一隊攝影及燈光組,再加上後期的剪接與字幕組,一切花費不少,是否有錢賺不知道,但事實是先得被打三百大板,這也不要緊了。

做Podcast最主要的還是內容,講些甚麼有沒有人感到興趣?看不看得下去?才是關鍵。攝影和字幕的投資,我是不惜工本的。

自言自語總不是我的強項,我不是一個話多的人,有些人一開口就講個不停,內地人稱這類人物為「話勞」,我很佩服,但我做不了,還是找人對答較為流暢。

當然我有許多演藝圈的朋友可以找來做主持,但我不想勞煩別人,還是請了我生意上的拍檔劉絢強先生幫忙,要求他兩個女兒上陣,大女叫Shirley,小女兒叫Queenie,她們都是一直跟我旅行團到處去的,從小看到她們大,當成自己女兒了。

Shirley口齒伶俐,又很愛吃東西和喝酒,在吃喝方面很容易配合到我。Queenie很乖,話不是太多,一直喜歡烘焙,從小愛做麵包,非常出色。她做的餅乾好吃得不得了,有種椰子餅,更令人吃得上癮。

有了這兩人助陣,我做起這檔Podcast節目時輕鬆得許多,但所花的時間和精神是不少的,我總相信這是應該投入的,連這一點也不肯下工夫,怎能做得好?

許多人想做這個,想做那個,說得老半天甚麼都沒有做得出來,我不是這種人。我說做,就做出來,所以《蔡瀾花花世界》這檔節目就產生了,在二○二○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五首播。

最先拍的是我新結交的意大利朋友Giandomenico Caprioli的意大利雜貨店,就開在分域碼頭。你想到的甚麼意大利食材都可以在這裏找到,非常齊全。

節目出街之後,我打電話問生意有沒有幫助,回答客人增加很多,多人回應道我介紹得不錯,總之有反應是好過沒有反應。

本來,我的原意是一個星期在YouTube中播出一集,看視頻的人不喜歡看太長的,只要剪成十分鐘左右就夠了,否則太長也會在手機上看得昏頭昏腦。

但是,以我本人觀察,看了一集之後,再要等一個星期才有第二集,是不夠喉的,是不滿足的,我即刻吩咐我的製作團隊,不要等多七天,馬上連續在第二天的星期六再做多一集。

第二集的內容是把所有在超市買的東西放在桌上,當成野餐,把醃製的肥豬肉切成薄片,再配上清新的意大利蜜瓜吃,加上聖丁紐爾的火腿,以及用豬頭肉壓成的薄片,還有種種的食物,同時也介紹了妹妹Queenie出現,嘗試她做的麵包。

第三集連續追擊,把買回來的八爪魚煎一煎,將地中海紅蝦做成意粉,淋上紅蝦油和紅蝦粉,是美味的一餐。這時候,拿手的甜品出現,妹妹做的杏仁薄脆出色,白色朱古力撻,貓山王榴槤甜品等,都非常出色。

果然三集同時推出是有它的震撼,可是壓力續繼來了,每星期三集的話,後期的製作是困難的,但怎麼困難也要頂硬上。

下一個禮拜我們推出了上海菜系列,也是一連三集,YouTube上有所看人數的統計,但我是不看的,看來做甚麼?只要做得精彩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。

像我在微博上做的,看的人叫粉絲,我的粉絲是一個一個努力賺回來的,至到目前為止有一千多萬。我不能期待YouTube上有這種成就,既然開始了,就把頭埋進去,每次努力地做好它。

對得起自己,就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