喪屍片

多年前,嘉禾拍了一部很出色的電影,叫《殭屍先生》,令這一類的恐佈片風魔一時,流行到日本,捲起了殭屍熱潮,小孩子們把一絛黃色的紙貼在臉上,學殭屍大跳特跳,好玩得很。

歐美也有殭屍片,多數以吸血的特拉裘拉伯爵為男主角,被他的尖牙一咬,其他人也變成了殭屍。至於人狼片和木乃伊殭屍片,就遜色得多了。

第三類的,外國人稱之為Zombie戲。Zombie這個名詞來自海地及若干南美洲的巫術,他們崇拜蛇神,有死屍復活的神力。

首部將Zombie發揚光大的是在一九六八年的一部叫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B級片,由George Romero導演。片子以小成本製作,大賣特賣,不止票房成功,也變成了恐佈片的經典,每一個電影學生非學習不可的課本。

戲裏,活著的死者見人就咬,被咬的即刻變成活死人,愈咬愈多,整個世界都是,問你怕不怕?

香港對此類電影不知怎麼叫法,它們都是時裝片,叫殭屍好像有點過時,以求分別,結果稱之「喪屍」。

喪屍片的流行一發不可收拾,單單是二零零七年一年,就有Planet Terror, Resident Evil:Extinction,28 Weeks Later及I am Legend數部,成本也已不限於小製作,大導演也參加一份,喪屍片今後也會不斷地紛紛出爐。

到底為甚麼那麼吸引觀眾?

喪屍片的官能刺激,永遠引得觀眾尖叫。出現的喪屍不並一個,是無數的,你身邊周圈的,都是喪屍,而殺死喪屍是合法的,為了保護自己嘛,拿鳥槍對準喪屍,轟的一聲,對方頭顱裂開,腦漿橫溢,再也沒有比它更過癮的了。再下來是機關槍掃射,有時還把手榴彈扔出去,炸得喪屍碎骨飛揚。

荷李活就是那麼一個地方,低成本戲一有錢賺,就拚命添注碼,結果那部I am Legend動用了黑人巨星Will Smith,也以大片型格製作,賣個滿缽。

就連金像獎影後妮歌•潔曼和新的零零七鐵金剛也被利誘,拍了一部叫The Invasion的,此片的喪屍和普通人一樣,不必化妝,省錢省力。

喪屍片好看嗎?低成本的才好看,血腥暴力的才好看,愈低俗愈好看。佼佼者是Robert Rodriguez,在他那部新片裏,女主角的腿被喪屍咬斷,男主角為她裝上一支機關槍,大掃特掃,荒唐到極點,但的確很好看。

Robert Rodriguez還導演過一部最出色的喪屍片,叫From Dust Till Dawn,講述兩個綁匪混進了一間墨西哥的小餐館,原來裏面的都是喪屍,互相大殺特殺,刺激到極點,演員中有紅得發紫的George Clooney、性格巨星Harvey Keitel、美女Salma Hayek,連大導演Quentin Tarantino也扮喪屍,大家玩得不亦樂乎。

花錢正經拍了,就不杆。連老祖宗的George Romero,製片家給了他一千六百萬美金去拍Land of the Dead,就變成循規蹈矩了。他最近回去拍小資本,以四百萬美金拍Diary of the Dead,拭目以待。

喪屍片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怪物都腐腐爛爛,逃亡中的男女主角也都骯骯髒髒,而且在不斷地追逐之中,失去了愛情線,沒有愛情線的電影,都不耐看。

不像殭屍片,吸血者總是穿著一套套的晚禮服,被他選中的女人也都漂亮,而且非常性感。那兩隻尖牙咬下去的一刻,等於是一場美麗的性愛場面。女人們被咬後,一次又一次地期待殭屍的親澤,到底有點浪漫的。經高手來拍,像Neil Jordanha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Francis Ford Coppola的Bram Stoker’s Dracula,就拍得可歌可泣,像一部長篇的詩歌。

文革年代,我的一個親戚從大陸來港,一家四口寄居我家,生活費用和一切當然由我負擔,後來他們去做小生意,也由我出本錢。漸有成績,要去鄉下開一家蠟燭廠,亦是我出資的,做得很成功。

結果你也想到,是被出賣了。

後來,又有多些此類案子,連一些要我吹捧的所謂陶藝家,到最後也是過河拆橋。

日前陪新加坡友人到畫廊,他看到一幅大型的畫,嚇呆了,原來他出了巨款買下的那一幅,畫家答應過是獨一無二的,竟然和在香港看到的一模一樣。

和許多傷痕作品中。提到兒女出賣父母的故事比起來,上述的小騙局算是不太悲慘,當今看最恐怖的喪屍片,也無動於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