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車在Speyside停下,麥加侖Macallan酒廠是巨大的,與眾不同的。
年輕的公關笑嘻嘻相迎,她的講解聲音嘹亮,加上變化無窮的手勢,簡直是一位舞台演員的表演。指着遠方另一座大得不得了的釀酒廠:「這是新建的,為了世界市場,我們不能不擴充。」
「甚麼是世界市場?」我心中說:「是東方市場。」
麥加侖在全球的崛起,全靠他們用的大麥,稱為「黃金的承諾The Golden Promise」,為蘇格蘭特有的品種,能釀出個性強烈的威士忌來。
另一個成功因素是他們堅決用西班牙的橡木桶,供給當地酒莊儲藏Sherry酒兩三年,才運回蘇格蘭浸他們的威士忌。
兩個重要因素配合,產生完美的單一麥芽佳釀來。在一九九三年,一瓶六十年的就賣到破紀錄的八萬七千港幣,但數年後,Fine & Rare Collection, 1926的,變成三十萬港幣,當今還翻了又翻,這個價錢算便宜的了。
在釀酒廠走了一圈,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試酒,該廠權威的試酒師先用一張紙鋪在桌面,畫了幾個不同顏色的圓圈,寫着新酒New Make Spirit、Sherry橡木桶十二年、Sherry橡木桶十八年,和所謂的「雅致橡木桶Fine Oaks」二十一年和三十年五種酒。
初飲者當然選愈陳愈好,我們喝完Sherry橡木桶十八年,向試酒師點點頭,他微笑讚許。最後,我們指着藏在玻璃櫃中的Gran Reserva,蹺起手指,還問他有沒有The Macallan、30-Year Old, Sherry Oat的,此二酒,皆為Michael Jackson評為九十五分。
「那是又優雅,又古老的年代了。」他感嘆後說。
言下之意,我們當然很了解:「黃金的承諾」,一九九四年以後,因為此麥珍貴,只用了三十個巴仙。而當今的「雅致橡木桶」,是因為應付亞洲人不斷的要求而混成,Sherry橡木桶只佔小部份,大量的只用了美國橡木,浸過波奔酒的。
走出來時,看到一輛卡車停着,是運「The Famous Grouse」的,在「鏞記」常喝,甘健成兄叫為「雀仔威」。我問公關這架車來這裡幹甚麼?她笑着說:「問得好,它是我們的附屬公司。」
回到愛丁堡,我們遊完古城,走來到附近,有一家威士忌博物館,裡面更有數不盡的牌子讓客人試飲和採購,不過若要找高級一點的佳釀,還得到那家Royal Mile Whisky的店裡找。
威士忌為甚麼那麼誘人?難道白蘭地不能代替?要知道,白蘭地的糖份實在高,淺嘗無妨,喝多了也會生膩,哪有一個地方的人,像香港一樣,在七、八十年代一上桌就擺了一瓶白蘭地,喝個沒完沒了?
恕我不懂得欣賞愈賣愈貴的茅台,要是喝到一瓶真的已算幸運。喝完滿身酒味,要是叫我選,同樣烈酒,我寧願喝意大利的果樂葩或俄國的伏特加。
至於喝法,混合的威士忌可加冰,但也得把它鑿成一個橘子般大的圓球,由酒保慢慢雕出來。當今速成,由日本人發明一個壓縮機器,用熱水融化巨冰而成,已不太好玩。
真正單一麥芽威士忌,能藏個十年已不易,為了保存Sherry橡木桶的香味,還是純飲較佳。有些人會淋上少少的幾滴水,說也奇怪,味道散開更香。
蘇格蘭地理環境寒冷嚴峻,生活不易,幾乎長不出蔬菜來,人生各顧各的,別地方的人看來,感覺他們孤寒,笑話更是一籮籮寫出。他們能夠喝一口好一點的,已覺幸福。甚麼十年二十年,碰也沒碰過,我們必須懷着這種心態去了解他們,了解威士忌。
這一次威士忌之旅,印象較深的有Lagavulin 16、Brora 30、Springbank 32、Glenury Royal 36和Glenfarclas 40,感覺有點過份。
但牌子不出名的話,高齡酒也不是很貴,香醇度不變,主要是看用不用Sherry橡木桶浸出來。The Macallan十八年Sherry橡木桶的,也已比「雅致橡木桶」的二十五、三十年好得多多聲。
威士忌一好,啤酒也一定好,小廠做的白啤酒Harvest Sun和黑啤酒Midnight Sun味道一流,但說到最好,還是用橡木桶浸過的Innis & Gunn,包你一喝上癮。
離開之前,到碼頭的一家叫The Kitchin的餐廳去,被譽為蘇格蘭最好,一開始有冷茴香湯,頭盤吃鰻魚和葱,接下來是燒剃刀貝,主菜為豬頸肉和帶子相配,另有比目魚、野雞、芝士和甜品一共八道菜,吃得眾人大讚,值得推薦。
主廚Tom Kitchin是位人品謙虛的年輕人,不斷向上學習,當今米芝蓮一星,今後獲三星是絕對沒有問題。
地址: 78, Commercial Quay, Leith, Edinburgh EH6 6LX
電話: 0131-555-17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