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

在首爾最後一天,被觀光局請去做一個講座,對方要求的題目有二:一、如何將韓國料理國際化,要怎麼改才能迎合外國遊客?二、針對愈來愈多的中國遊客,在餐飲上有甚麼好建議?

大雨之下,來參加的人還是不少,我坐在台上,對着戴上耳筒的聽眾,看到有一個玻璃窗的小廂,裏面坐着兩位翻譯人員,心中暗叫不妙。

怪不得事前要求我提供講稿,此類所謂的即時翻譯,非有詳盡資料,是難於直接轉達講者原意的。問題出在我從不按照稿來講的呀,本來要求由我徒弟亞里峇峇充當翻譯,我講一句他翻一句,這麼一來,用的撒手鐧句子,英文為punch line,我叫為「棺材釘」的,才發揮作用。即刻翻譯只能嘮嘮叨叨地把我的話一次過翻了,抓不到節奏感,一定不那麼傳神。

既來之則安之,也不要求達到娛樂性的效果了,有甚麼講甚麼好了。

我一劈頭就說:「不必改。」

聽眾嘩然。

接着我說:「外國人要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菜,像吃媽媽煮的一樣,你要把你媽媽改掉嗎?」

有點反應了,聽眾問道:「那有甚麼韓國菜是受外國人喜愛的?」

「太多了,像煮牛肋骨,菜汁澆在白飯上,已是美好的一餐,所有外國人都會接受。填入肉類,用一個南瓜盛着再燒出來的,百吃不厭。雪濃湯、解腸汁等等都好吃。介紹飲食時同時帶出傳統和文化,你們在喝酒前先獻上的小米粥,可以包着胃壁,是多麼養身!你們把大塊牛肉用利刀出多道細紋,給老人家吃,叫為孝心牛肉,那是西洋人的牛扒做得了嗎?」

至於第二個講題的如何建議中國遊客的飲食,我說要從團費開始,不能以壓低吃的費用招徠。

中國遊客愈來愈有錢,也想吃到一些好的,雖然要改變團費的增加不容易,但也可以出一些橫招,像除了供應基本食物之外,另推一輛車子出來,當眾表演剪開活八爪魚的菜式,遊客一看到,就另掏腰包消費了。

在遊客餐吃不到的,其他很多菜式都能一一呈現,這麼一來,即使外國人吃不慣的東西,也會慢慢接受和欣賞了。

我還建議由觀光局組織一群小販,到中國各大都市去開「韓國美食中心」,推出各類泡菜和烤肉之外的名菜,大家一吃喜歡,就會想到了來韓國吃更地道的了。

因為即時翻譯的效果不佳,我還忘記提到,當今可以在手機上做種種的韓國美食程序Apps,免費讓遊客上網,一下子就能說明和介紹不同的菜,一目瞭然。

聽眾的反應後來愈來愈劇烈,問的問題也更多了,有位經營中國料理的問有甚麼辦法可以做更大的推廣?

我回答說在各大城市都有中華料理,但看不到一家「炸醬麵專門店」,韓國人也最喜愛這道小吃,承繼山東傳統,做得非常之地道,在專門店中可以出現各類不同的「澆頭」,用配料招徠,豐儉由人,附帶賣各類山東餃子和其他小菜,也可以把這一行發揚光大,變成一個連鎖店,並不會輸給日本的冷麵。

很感謝韓國觀光局,讓我有這個機會和餐飲界的友人多接觸。我有甚麼說甚麼,反正到了這個階段,已不踰矩了。